「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改革開放40載,對信訪工作來說,是意義非凡的40年,是不斷突破的40年,是變化巨大的40年。即日起,北京市信訪辦推出【砥礪40年】專欄,通過展示改革開放以來信訪工作新變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新成效、一線信訪工作的感人故事等內容以不同的視角詮釋改革開放40年來首都信訪工作發生的鉅變。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環境也在逐年改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四十年的奮力拼搏,

中華兒女譜寫了壯麗詩章;

四十年的砥礪前行,

神州大地收穫了累累碩果;

四十年的並肩努力,

改革開放播種了美好希望。

「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可以說,過去四十年是我國經濟騰飛的四十年,我們的身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環境保護工作、環境信訪工作,在無數人的期盼和努力中,也悄然發生了質的改變。

信訪內容:從小環保到大環保

過去,環境信訪內容五花八門涉及方方面面,但總體來說無非就是家門口的事,這些問題關係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意味著百姓在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行動上缺少主動性和自覺性,因此,百姓們對可能危及自身生活、健康的環境問題更敏感,更願意反映問題。然而,面對其他汙染現象,百姓們則更多是一種事不關己的心態,認為這些都是環保部門的職責,關注度和參與性不高。

「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力度持續加大,大眾媒體的廣泛宣傳,大家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理念不斷增強,對環境汙染現象越來越關心,對於環境汙染的投訴越來越有針對性,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專業,已經不再侷限於家門口,更多的是關心頭頂的藍天白雲,眼見的綠水青山。信訪人的身份也從普通百姓發展到更多的環保愛好者。可見,隨著社會的進步,老百姓從環境信訪、環境改善中切實獲得了幸福感。

信訪觀念:從“信訪”到“信法”

信訪源於社會矛盾,社會矛盾多屬於利益訴求。訴求缺少表達渠道,則容易出現“纏訪”“鬧訪”。從過去實踐來看,多數信訪人缺少法治意識,對國家信訪的法律法規和信訪程序瞭解甚少,訴訟與信訪錯綜交織,導致個別信訪人“信訪不信法”甚至“以訪壓法”,嚴重擾亂了正常信訪秩序。

而現在,隨著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政策制度不斷完善,老百姓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市生態環境局堅持依法分類處理群眾訴求,確保各類訴求在法治軌道上妥善解決。

「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依據訴訪分離的工作要求,市生態環境局公開《環保領域信訪問題法定途徑清單》,確保各類信訪問題按照不同辦理程序和管理辦法進行處理,專門設置信訪接待場所,專人負責接待群眾來訪,耐心細緻解答諮詢、受理信訪訴求,逐漸轉變信訪人的信訪觀念,走上依法依規的渠道。

信訪方式:從單一化到多元化

過去多年,由於通訊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等諸多原因,許多百姓採取信訪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走訪、書信,但耗費精力大、送達時間久、回覆週期長,導致信訪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如今,隨著通訊工具的普及、網絡媒體的興起,百姓反映問題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僅能夠通過熱線電話表達心聲,更能輕鬆打開微信、微博發佈問題,手機、電腦儼然成為每個人的傳聲器,形成了“來信”“來電”“來訪”“網絡”等多元並存的信訪形式。同時,環境信訪部門為了方便百姓來訪,投入專項資金對信訪接待場所進行裝修改造,配備遮陽設施、座椅等,更新了會談室計算機、打印機、飲水機等設備。不斷拓展受理渠道,擁有局長信箱、網上信箱、微信平臺等渠道,深入推進網絡信訪,實現“信訪網上投、事項網上辦、結果網上評、問題網上督、形勢網上判”,全力打造陽光信訪新模式。

信訪機制:從權宜性到長效性

信訪制度的作用在於有效地解決信訪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矛盾呈現多元化態勢。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形成了 “信訪洪峰”。由於缺乏必要的訴求渠道,作為化解社會矛盾的信訪制度在此時發揮了“權宜性”作用,個別問題出現了 “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局面。

「砥礪40年」環境信訪折射祖國鉅變

如今,隨著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持續加大、百姓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的新形勢,我們不斷完善信訪機制,使之程序化、規範化,探索環境信訪長效機制,先後創新建立實行律師參與信訪、環境訴求首接負責、信訪突出問題快速反應、重點問題實地督辦等機制,依法、及時、有效地解決百姓反映的信訪事項,全力維護了群眾合法環境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