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度剖析--棉花期貨交易機會

一、供需結構

(一)3月USDA報告調整情況:

 1)全球產量調增12.3萬噸 ,消費調增6.3萬噸,全球當 年度供應過剩量由19萬噸變 為25萬噸。

 2)美國產量調減5.1萬噸, 出口調增2.1萬噸,期末庫存 調減10.9萬噸。

 3) 澳大利亞產量調整,孟 加拉進口調整,其餘調增均 不大。

(二)全球供需數據。

產量:2011/12是高峰期,減產趨勢一直到2015/16。2016/17和2017/18是增產趨勢。

庫存角度:2010/2011年度——2014/15年度,連續5個年度增庫存。2015/16和2016/17年度是去庫存的年份。2017/18則繼續增庫存,不過增幅有限,經過幾次調整,目前庫存同比增加25萬噸。

庫存消費比:2014/15最高是101.52%,2016/17降至76.39%,2017/18繼續下降至73.56%,下降2.83個百分點。

(三)美國:產量大幅增加,出口同比減少,期末庫存大增(環比減)。

產量:457.87萬噸,環比-5.01,同比+84.04。消費72.94萬噸,環比不變,同比增加2.18。出口322.23萬噸,環比+6.53,同比-2.61。期末庫 存119.75萬噸,環比-10.89,同比+59.87。

庫存:2008/09以來,最大庫存量

庫存消費比:30.30%,超過2016/17的數據15.13%的一倍,近似2015/16的數據30.16%。

(四) 中國:產量增加、但國儲繼續去庫存。

產量:574.79萬噸,環比不變,同比增加103.42萬噸。消費870.9萬噸,環比不變,同比增加54.43萬噸。進口111.04萬噸,環比+2.18,同比 +1.52。

期末庫存:892.02萬噸,環比+2.18,同比-162.20萬噸。

庫存消費比:102.30%。環比+0.25%。同比-26.62%,連續第三年減大幅少。

(五)除中國外,全球其餘地區的棉花供應壓力大幅增加。

除中國外全球其餘地區的棉花產量:2056.19萬噸,環比+12.41,同比+226.22。產量減去消費,過剩量297.19萬噸。2016/17的過剩量是146.75,而2015/16是缺口33.31。

庫存:1042.46萬噸,環比+4.35,同比+187.24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59.26%,處於近年高位。

(六)供需結構分析。

全球:增產&庫存微增VS庫存消費比下降。

中國:產量增加、但國儲將繼續去庫存。

除中國外的市場:棉花供應壓力大幅增加。

美國:產量大幅增加,出口同比減少,期末庫存大增

印度:期初庫存和產量均增加。和消費增加及進口減少抵消部分,期末庫存和庫存消費比緩和增加(印度公佈數據可能有問題)

國內外:依然是偏割裂的市場,棉紗進口量和內外價差之間相互影響。

整體評價:市場超前反映中國的“缺口”預期,帶來今年國外市場的整體壓力。但合併看,壓力並沒有“山大”,整個市場偏平衡。

二、國內重點數據跟蹤

***************************************************************

(內部數據,暫不公佈,需要可加關注後,私信瞭解)

三、結論

1、供需角度看大的方向:雖然全球增產,但庫存消費比下降。除中國外市場增產幅度較大,但是在提前打中國的缺口預期,中國繼續去庫存以及未來的補庫預期均帶來支撐。整體而言,全球棉花供需是偏均衡的,當美棉交易邏輯從交易除中國外市場平衡表開始轉向交易全球平衡表後,偏強的大基調已確立。因此底部有支撐的結構沒有變。

2、階段性看,美棉高位持續回落,受到高位賣壓、恐高情緒、印度出口報價低、指數基金移倉、德州出現降雨等多個因素影響。下方點價買盤的支撐也比較堅實,也有繼續新高的希望(基本面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基金與oncal在高位及不良天氣 的存在給了向上的機會。),不過市場在等待年度種植面積預估報告,需要進一步觀察。

國內近期期現貨跌勢都比較大,確實需要時間或事件消化階段性利空(拋儲+商業庫存+倉單)。不過因”缺口預期“和”套保成本“的存在,在近震盪區間低位仍是逢低多的機會(近月14500-14700的價位對紡織企業有吸引力)。另外,還需要注 意因流動性收緊帶來的資金風險,還有諸多宏觀不確定性,因此需謹慎參與,最好有對沖品種。

全面深度剖析--棉花期貨交易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