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36年,當代“愚公”帶村民在懸崖上鑿出9.4公里長的“生命渠”!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今天,《經濟半小時》記者走進貴州的大山深處,去看一條人工修建的引水渠,它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為了引水進村,為了脫貧致富,一位村支書帶領百姓,在懸崖峭壁上,修鑿了三十多年。

當代“愚公”花費36年時間在懸崖峭壁上鑿出9.4公里水渠

九月下旬的一個工作日,一群遊客從重慶趕到貴州遵義草王壩參觀。雖然陰雨濛濛,但也擋不住他們的熱情。遊客們不遠千里來到草王壩,除了這裡山清水秀,最重要的,是要來看村莊裡的一條水渠。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來到貴州遵義草王壩參觀的遊客

草王壩村最大的景點就是全長9.4公里的水渠,也是真正吸引所有人來到草王壩的因素。這條水渠是上個世紀,當地村民花費了36年的時間,用極其簡陋的工具,肩扛手提,一點點修鑿而成。草王壩1100多位村民的用水,都依靠著這條水渠。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懸崖峭壁上的水渠

團結村草王壩位於大山深處,目前有1千1百多人,其中有110人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到了村裡的十分之一。歷史上,這裡就是出了名的窮村。貧窮的根子就是缺水。由於貴州山區大部分都是喀斯特地貌,雨水落地,就順著山間的空洞和石頭縫流走,這裡的土地根本留存不住地表水源。全村人只能每天排隊在一口老井打水喝,井水渾濁,難以入口。由於缺水,村裡也只能種一些耐旱的苞谷。粗硬難嚥的苞谷沙飯,是當地人常年的主食。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草王壩

與草王壩村缺水的窘境相比,幾公里外的野彪村卻有一條河流,水源十分充足,但兩村之間被大山絕壁所隔斷,草王壩村只能望水興嘆。

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被譽為當代的愚公。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只有23歲的黃大發當上了草王壩村的大隊長。看著村子因為缺水而貧窮的窘境,23歲的他就立下決心,一定要把水源引進村子,改變村裡貧窮落後的面貌。1962年,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草王壩村的引水工程開始了。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

要把山那邊的河水引進村,首先要鑿一條一百多米長的穿山隧洞。沒有機械,黃大發帶領村民們用鐵錘和鋼釺,摸索著一點一點開鑿。歷經二百多天,終於把隧洞打通了。但由於修渠技術過於落後,修修補補十幾年,溝堤太高,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穿山隧洞

上世紀70年代,這條投入5萬多次人工,長12公里的水渠不得不被廢棄。就在大家心灰意冷的時候,執著的黃大發始終沒有放棄修渠的夢想。他認識到要想修渠,不懂技術是行不通的。為了幫助草王壩修水渠,1989年,上級部門專門抽調黃大發到水利站當輔導員,跟班學習水利技術。當時已經五十多歲、連字都不識的黃大發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學習了大量水利知識。

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黃大發:我不識字,人家怎麼幹我就記在心裡頭。親眼看到了,就是在實現我的夢想。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學習水利知識的黃大發

1991年,學到技術的黃大發回到村裡,張羅著要第二次修水渠。可經歷過上一次修渠的失敗,有不少村民對修渠持懷疑態度。然而黃大發對修渠的態度非常堅決。

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黃大發:今天修不完,明天修,明天修不完,後天修。

縣水利局被黃大發的執著精神感動,同意立項修建水渠。當地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撥付6萬元現金和38萬斤玉米折抵為工程款。同時,為了考驗村民們修渠的決心,水利部門出了一道難題,讓黃大發在一天之內籌集1萬元作為規劃押金。當年草王壩的年人均純收入僅為80元,這1萬元對村民而言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黃大發回到村裡,連夜發動群眾籌錢。

在村民們砸鍋賣鐵的努力下,草王壩及時湊齊了1萬元押金和8萬元修渠資金。經過技術人員的科學測量,新的修渠方案出來了。這一次修渠的長度比第一次少了一半,但需要橫跨三座大山和三處陡峭的絕壁。鑿通這三處絕壁,是整個修渠成功的關鍵。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三處絕壁

其中一片懸崖叫擦耳巖,在絕壁上鑿水渠,需要從擦耳巖頂上把人一點點往下放,然後懸在絕壁中施工,腳下就是萬丈深淵,當時請來的專業施工隊都望而卻步。關鍵時刻,57歲的黃大發二話不說,把纜繩系在自己身上,讓人拉著翻下了懸崖。村民回憶,如果當時繩子斷了,或者人拉不住,黃大發掉下懸崖,就沒有生命了。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擦耳巖

開山修渠,引水進村,一生只為這一件事忙碌的黃大發,從1992年開始,每天帶領著兩百多人扎進深山。每次背炸藥,黃大發都要步行二十多公里,鞋不知磨破了多少,腳板也被磨破了皮。過年時,黃大發也會帶著一家老小上山修渠。在黃大發的帶領下,水渠在懸崖峭壁上被一米一米地開鑿出來。

經過三年努力,1995年,一條總長9.4公里,地跨3個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的"生命渠",終於通水了,村民們親切地把這條水渠稱為大發渠。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大發渠

除非親歷現場,否則很難體會到這項工程的艱難,觸摸著石壁上村民用鋼釺鑿下的密密麻麻的鑿痕,很難想象,一個貧困山村的百姓,為了擺脫貧困付出的決心和努力。三年時間裡,他們自籌了11萬修渠資金,投入了4萬多次人工,冒著生命危險,一點一點鑿出大發渠。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大發渠

2004年,年近七旬的黃大發從村支書崗位上退休。但他仍然每隔幾天就要帶著村民巡查水渠,維護著全村的生命之渠。一看就是半天。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黃大發巡查水渠

如今,黃大發帶領村民用愚公精神修大發渠的故事,已經四處傳開,大發渠也由此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個新地標。2017年,為了方便遊客們參觀大發渠,當地政府修建了條近2公里長的棧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無不被大發精神所感動。

大發渠成“致富”金渠 徹底拔掉草王壩窮根

從1962年第一次修水渠開始,黃大發帶著村民艱苦奮鬥三十多年,終於實現了修渠夢。當代愚公的故事,也讓大發渠成了一個新的旅遊景點。有了源源不斷的河水後,村裡的農業生產、村民的生活有了變化。

九月下旬,草王壩的稻子成熟了。草王壩村民徐國會正忙著收割,他在梯田中種的5畝水稻。徐國會的這些稻田,都是大發渠修通後才開墾出來的,每畝都有一千多斤收成。

1995年大發渠通水後,黃大發帶著村民進行“坡地改梯田”,村裡的稻田一下子從200多畝增加到700多畝,糧食產量由原來的年產6萬斤,一躍增產到年產80萬斤。徐國會家95年前全靠種苞谷、紅苕、小麥,一年根本不夠吃。95年大發渠通水後,徐國會開始荒坡開墾梯田,種成了稻穀,不僅一家夠吃,還能剩點供孩子讀書。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草王壩稻田

徐國會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大發渠修通後,他每年都靠種水稻、打零工供孩子們讀書。徐國會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每年的學費要2萬多元,像重重的大山壓在他身上。這幾年,每次交完學費後,家裡幾乎所剩無幾。不過,徐國會硬是從牙縫裡攢出了一點本錢,2016年,在這片山坡上種上了5畝果樹。而能在這裡種水果,也得益於山上蜿蜒而來的大發渠。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徐國會在山坡上種果樹

為了增加收入,儘快脫貧,2017年,徐國會在當地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養起了豬。過去的草王壩連人喝水都很困難,養豬更是村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2018年,不再缺水的徐國會貸款5萬元,一口氣買進50多頭豬仔。眼下,徐國會正在觀望市場行情,他打算等臘月行情好時,把豬賣出一個好價錢。徐國會的妻子也會打一些零工,一個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徐國會養豬的利潤是一萬元,加上賣點稻穀的2、3千元收入,他家的年收入可以在2萬多元左右。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徐國會家養的豬

徐國會一家預計將於今年脫貧摘帽,而這樣的故事正在草王壩不斷上演。大發渠通水後,村民們紛紛建梯田、種水果,搞養殖,有的甚至在自家屋頂養起了魚。

貴州省遵義市團結村村委會副主任 徐向陽:1995年以前,草王壩村的人均收入是80元。自從1995年以後,水渠修通了,2015年我們村的人均收入達5760元,整整翻了70倍,也為我們脫貧致富開闢了一條希望之道。

用时36年,当代“愚公”带村民在悬崖上凿出9.4公里长的“生命渠”!

草王壩

大發渠裡源源不斷的河水,解決了村裡的水源問題。有了水,山村的景色,農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眼下,村子裡的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都在順利的展開。隨著八方遊客絡繹不絕地到來,團結村有望在2019年,徹底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中共貴州省遵義市平正鄉黨委書記 何開松:播州區委區政府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對大發渠的維護和開發進行專項補助,今年就專項安排了150多萬到這個地方來對大發渠進行維護開發。

【半小時觀察】脫貧攻堅需要愚公移山精神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在很多貧困地區,要在堅硬的大山深處,懸崖峭壁上修出一條致富路,更是艱難。最終,這條肩挑手扛修鑿而成的大發渠,養活了一個村莊,也帶動了一個地區開始脫貧致富,相信脫貧攻堅的事業,在很多地區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困難與阻礙,但有志者事竟成,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就是這樣的新時代愚公精神,我們為黃大發一輩子的艱辛付出點贊,也祝願大山深處的貧困村,早日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