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回忆录

献血回忆录


我读大学期间,学校里面来了一辆献血车,吃饭路过看到了,想也没想就献了300cc,一小袋。

当时的动机完全不记得了,也没有什么公益的理想信念,可能就是想尝试一下,十八九岁的男孩是有强烈的自我牺牲和自我英雄主义的,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个行为对自身有什么影响。

献完血之后会发一个小红本本,说是以后可以免费输血,一直放在宿舍抽屉,自身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

过了一两年,还是这辆车,好像第一次也没什么不好,加之自己棒棒的身体特别的有信心,问:

"一次最多可以献多少?"

护士:“最多500,还可以400,300!”

“给我来个500的,嘿嘿。”

抽的过程中发现,500和300L不是那么一回事了,300一小袋,500怎么感觉那么多,越抽越心虚,护士抽了我一大包血才善罢甘休,惴惴不安的回到宿舍。

献血还会发一些吃的,牛奶、饼干之类的,狠狠的一口气把它们吃掉了,把抽掉的血补回来。

之后的一个多礼拜,我总是会有头晕和虚弱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从那以后,我就不敢再去献血了,后来我妈知道了,足足打电话骂了我一个小时。

毕业以后,那个红包上的记录一直停留在两栏:300/500。

辗转多地工作之后,它已经丢失了,而我,随着它的丢失,也失去了去献血的勇气,胆小了,怕了。

回到当初第一次献血的时刻,肯定会鄙视现在的我吧。

毕业两三年之后,从行政那边拿到体检结果,结论有一句:谷丙转氨酶高,建议复查。

正常范围50以下,我200多。

马上请假,到医院挂号看医生,重新做检查,自己反复查资料找原因。

三天之后拿到结果仍然偏高,医生也没说出具体原因,让我过一个月再复查。

心纠结死了,特别害怕自己得什么肝硬化之类的,忧心忡忡的。

一个月之后,再查,还是高。

找不到原因,我也不喝酒,也不肥胖,没啥问题会谷丙转氨酶偏高呢?

这个疙瘩停在心里很久,到后来反而慢慢遗忘了。

一年后的体检,一切正常,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是胆小。

随着这些年陪诊次数不断增多,不会再为某些单项的检查指标而忧心的,一方面是对自己健康的信心,见了太多的人生病,怕得病,另外,对医疗检查的认识不一样了,身体是一个整体,某单项的检查只是用来寻因的,大多数不能直接得到结论。

越来越胆小,自己嘲笑自己,但身上责任越来越重,不胆不行,谨小慎微行得远。

再去献血,一定会问:最少献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