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范蠡能透過繁華看到衰落,透過榮耀看到悲傷

非常感謝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給大家開誠佈公的分享一些故事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共鳴,筆者將不勝榮幸!

據《史記》載:范蠡與越王勾踐深謀二十餘年,許多重大決策都是他制定的,終於滅了吳國,報了會稽之恥,越兵橫行於江淮之東,勾踐得勢於一時,號稱霸王,而范蠡亦稱為上將軍。此時的范蠡可謂權重一時,威振天下。但是,范蠡卻書辭勾踐。“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泛海以行,終不反。”

為什麼范蠡能透過繁華看到衰落,透過榮耀看到悲傷

范蠡

如果范蠡不走,等待他的是大夫文種的下場。范蠡曾從齊國寫信給文種,說:飛鳥都沒有了,弓箭就收藏起不了。狡兔都死了,獵狗還不給活活的烹死?越王的長相頸長嘴尖,一看便知,只可共患難,不可以共享受。你為什麼還不快快離他而去?(蜚鳥盡,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沒有聽范蠡的話,而是稱病不朝。有人讒言文種作亂,越王賜給他一把劍,說:“你曾教我伐吳的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的三種就把吳國打敗了,餘下的四種就還給你了,不如先生替寡人代勞,把這四種絕妙的好法子獻給我死去的父王,在陰間試試它們的效果?”(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文種知道越王要加害自己,遂自殺。

為什麼范蠡能透過繁華看到衰落,透過榮耀看到悲傷

范蠡

為什麼范蠡能透過繁華看到衰落,透過榮耀看到悲傷、囚禁、賜死?他不僅熟知勾踐的個性,而且熟知一切君主的共性。君王在打江山時,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所以能與同事者共處,而一旦政權到手,他所要建立的是家國同構的封建社會,看重的是他的一個又一個愛妃,一個又一個王子,那麼對他最大的威脅莫過於與他共同打天下的重臣。范蠡算是看透了,逃過了一劫,“與其私徒屬乘舟泛海”,何樂而不為呢?據說“私徒屬”裡,就有絕代美女、對吳王成功實施了范蠡的美人計的范蠡的戀人西施,那就更有幾分浪漫情調。

看完小編的這篇文章,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評論區下方評論留言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贊就是對小編的肯定與鼓勵,明天小編將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的內容,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喔,小編給你們比心了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