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狂买保健品,骗子的陷阱为何频频吸引老年人中招?

每年备受关注的央视315晚会上,都会有这方面的报道。保健品骗局就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现实却是人人都打不了。为什么父母会轻易掉入保健品的陷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改做些什么呢?

小张的母亲68岁,年初的时候,老人开始到兴山路上的一家科怡康的小门店听课。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必须要花21800元买这个治疗仪。小张知道之后,除了劝说母亲,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想了各种办法。报警、12315,都想到了,不过,门店证照齐全,没有强买强卖,谁也管不了。这样一来不要紧,老人觉得在这家门店丢了面子,竟然冲着儿子拔刀相向,整个家庭矛盾重重。

孤注一掷狂买保健品,骗子的陷阱为何频频吸引老年人中招?

相比于小张的苦恼,市北区的李阿姨仍然沉迷保健品之中。家里有吃的保健品胶囊、睡的温热治疗仪。这不,因为自己有头晕、睡眠不好的老毛病,还买了一套脑健康仪器。

吃的有保健品胶囊、睡的是温热治疗仪,因为睡眠不好,李阿姨还在一家清大德仁免费体验店里买了个脑健康仪。

至今,李阿姨还觉得,仪器没有效果是因为当时店家给了个旧机器,只要换一台新机器就可以了。为了让老人舒心,行动员以大姨家人的身份跟着一起,找到了这家保健品店。按照大姨的要求,免费更换了一台新的仪器。

孤注一掷狂买保健品,骗子的陷阱为何频频吸引老年人中招?

半个月之后,行动员电话联系了李阿姨,果然还是没有效果,最终折价4000多元,退掉了机器。

从小张的无奈和李阿姨的沉迷,我们可以看到,保健品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巨大。而这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的投入,带来的却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2017年三月,因为保健品公司无法实现承诺,留下遗书投海自尽的陈先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去年11月,梁女士为治疗腿部乏力,在足疗馆花了52万,更是掏空了家底却不见疗效。

孤注一掷狂买保健品,骗子的陷阱为何频频吸引老年人中招?

同样是去年11月,即墨的赵先生因为父母执意购买10万元的量子磁疗床,家庭矛盾重重。行动员调查,最后证明量子磁疗的神奇功效只是骗人的把戏。

现实种种,却依然无法阻挡老年朋友们对保健品的热情,而这一社会现象,其实是老龄社会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行动员从青岛市老龄办了解到,据最新的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市户籍人口八百多万,其中,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是1759300多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九。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四点五个百分点。而其中超半数为空巢老人。庞大的老龄群体,最迫切的需要,首先就是健康医疗。

孤注一掷狂买保健品,骗子的陷阱为何频频吸引老年人中招?

健康保健产品需求旺盛,市场庞大,无数人、无数行业瞄准了这个市场,可是如何规范,如何经营,却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证照齐全、违规证据难落实,常常成为执法部门在行动当中的一大障碍,即便保健品销售普遍存在夸大宣传,也因为没有证据,往往变成了无证可查。

令人庆幸的是,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在行动。12月20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通报了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的相关案情。今年10月份,公安部破获了一起特大保健品诈骗案。

孤注一掷狂买保健品,骗子的陷阱为何频频吸引老年人中招?

在江苏等地,一家名叫“爱心助老健康工程工作委员会”的公司利用免费送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今年6月,公司组织到一个“老将军养生基地”旅游。白天参观景点,晚上健康讲座,还送礼品。到了第二天晚上,开始免费给老人体检。旅游的第三天,他们会拿到体检报告。

没有任何保健功能、成本仅十几元的保健品,售价竟然高达几百元,经公安机关调查,所谓的老将军养生基地是虚构的,所谓的资深医生都是这家公司统一招聘后培训的。一场骗局被揭穿,600多名涉案嫌疑人被抓获,赃款竟高达三千多万。执法部门重拳出击,毕竟只能给混乱的市场一个威慑,要想彻底刹住保健品销售的疯狂态势必须从根源着手,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政策作文章。

孤注一掷狂买保健品,骗子的陷阱为何频频吸引老年人中招?

目前,一些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初具规模,整合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提高老人的辨识能力和健康意识,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们生活服务频道,也开展了敬老爱老、养老院挂牌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