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别再变成世界眼中,美学意识未开化的国度。毕竟我们的店招审美, 千年前就早已领先世界。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参差百态,

乃是幸福本源。

被统一的店铺招牌

你发现了吗?

在中国,

很多城市都有这样一条街道:

所有店铺招牌都是

统一底色、统一尺寸,

统一字体、统一字号。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明明是最流行的“极简风”,

却让网友们哭笑不得:

这下好了,真是

逛街如上坟,购物如奔丧。

从前走过街道,感受到一片灵魂;

现在走过街道,感受到一片灵牌。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许多小城镇的商业街,

招牌杂乱无序、老化破损,

容易影响楼上居民的起居生活,

也有损坏掉落砸伤行人的风险。

为了节约成本也不讲究美感,

反而形成牛皮癣遍布的视觉污染。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所以整改有什么错呢?

错就错在“统一”。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设计师先哭为敬:

都统一了咱还设计啥?

消费者懵了:

晚上看不清字的时候,

想买牙刷结果错进眼镜店…

店家心里苦:

只补贴了底板,

字还是要老板自己买单,

再说真的解决安全隐患了吗?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其实城市管理者也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麻省理工的凯文林奇教授写了《城市意象》:“城市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的不同色彩和尺度,让人们对城市有不同的第一印象。”

芦原信义在《街道的美学》里说:“提升街道美观的方法就是减少街道轮廓线,而招牌的尺寸、杂乱的空调机摆放位置都会影响轮廓线,影响街道美观。”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我们把招牌统一了,

不就美得整整齐齐了嘛。

可惜,整齐倒是整齐,

但是丑得整整齐齐。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招牌自古就是商铺形象的灵魂。

早在东周时期,

就有了招幌的原型酒旗。

慢慢地,

旗子有了字,变了形状 ,

丰富了模样,品牌才逐渐出现。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北宋的《清明上河图》,

还画过立体灯箱招牌,

古老商人的智慧,

让日本、韩国争相模仿,

现在依然被保留使用。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欧洲最早的招牌,

是用来代替门牌号的,

当时的人们问路要问:

去绵羊招牌怎么走?

去黑猫招牌怎么走?

若是统一成黑底白字,

实在太容易迷路。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在同一历史时期

欧洲的店招喜用金银铜铁,

中国的店招喜用木竹麻布,

是工业化进程和文化审美不同的结果。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看到喜高尼的鸟形招牌,

我们会联想到法国小镇;

看到全聚德华丽的门面,

满满的都是中国风。

不同的文明和特色,

全在一块小小的招牌里。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商铺作为城市最小的细胞,

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店招则是商铺的灵魂,

没有个性,何来活力。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上海南京路

巴黎红磨坊的风车招牌过于招摇,

反而让周边商铺效仿贴近,

突出了靓丽又和谐的整体视觉效果。

这是内在城市性格驱动出来的,

一刀切之后,

城市再难有美的故事。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拉斯维加斯的霓虹招牌,

催生了波普艺术。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东亚的霓虹招牌,

让人们理解了“赛博朋克”之美。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如果全部换成黑底白字,

一式一样的招牌,

是在绑架审美和消抹艺术。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香港的场景多次被好莱坞采用,

正是因为那拥挤不堪、

密密麻麻的招牌里,

有一个鲜活生动的中国。

招牌这么多这么杂,

却让人看见不同个性的交融之美。

这份精彩,这份热闹,

才是城市让人心头一热的烟火气啊。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澳门随便一条老街,

商店们用各自的招牌,

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绘卷。

美,一定要统一吗?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日本的街头,

繁华且有未来感。

正是一块块形形色色的招牌,

为无数摄影师和画手增添了灵感。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不是放任自由,日本早在1949年就颁布了《屋外广告物法》。但他们没有简单地用“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模糊的描述,而是详细地为招牌限制位置、尺寸、形状和色彩。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指标越模糊,

执行者发挥空间越大。

本来是我想开个小店,

种上喜欢的绿植,

招牌里全是自己的个性和热爱。

现在是我开了个小店,

绿植不准晒到太阳,

招牌里全是本市管理者的审美。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京都在2007年修订招牌制定条例,花了7年调研,综合商家意见,2014年才正式发布。一旦发布便严格执行,麦当劳进驻京都的时候,也必须按照当地的规范,把原本鲜亮的红色调暗。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台湾的士东菜市场,

告诉我们提升城市形象,

何必用“统一”呢,

尽管用设计啊:

配色辣眼睛,

就改装成和蔬菜一致的

原木配色。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格调不够高,

就把小麦当鲜花卖。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再脏乱差的地方,

都可以用设计和审美拯救。

但前提是,

从店铺本身的性格和特色出发。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招牌本就该争奇斗艳,

来吸引消费者,

激发购买欲,

这也是审美进步道路上,

必要的竞争。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一件好看的衣服是美,

几十件一样的好看衣服,

就成了尴尬的撞衫。

一张大眼高鼻锥子脸是美,

几十张一样的美女脸蛋,

就成了令人反感的“网红脸”。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秩序才产生美,

“一刀切”的统一只会产生死板。

无论是人、店铺,或者城市,

失去了个性,

也就失去了灵魂。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过,

“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我们应该停下“统一店招”的脚步,

别再变成世界眼中,

美学意识未开化的国度。

毕竟,我们的店招审美,

千年前就已领先世界。

店铺招牌“一刀切”,让审美倒退了几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