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柜里沉睡着的那些书就像买回来就没穿过的衣服

这是十年前的笔记,看书柜随手记下的,当然现在书柜构成又有很大的变化了。

曾经主要是梳理假装相对成系列的部分书目。

需要补充的是,关于金庸的书,后来买过一套三联版;万科或王石的书更多,赵铁林已经离世,潘绥铭团队的书后来又陆续买过一些;至于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最多买一本年度专辑,胡舒立之后的财经几乎没有买过,财新一直网上看,从我埠前党部一哥那篇关于渝北数据谷一家企业的文章开始,成为付费阅读会员。

事实上,从开始阶段胡乱买书,到逐渐从品类、作者、出版机构等,不自觉有自己的选择了。

————————————————————

确实惭愧,书房里的书很大部分都没有看过,很多时候仅仅是装样子滴。特别是前两天看了朋友说,自己又把家里的书看了一遍(大意),更是觉得自己应该严重惭愧。

但很满足坐椅背后书山逼来的的那种感觉,就像女人买衣服一样——这个比喻用得俗不可耐了,那么我说,就像我在街上打望那些美眉一样。

  还是做点事情,稍稍做一点整理。

  书肯定不是很多,是粗略一看很沮丧——金庸的非正版全集就有三套,这是一个作家作品最齐全的。

  然后是,关于万科的,好象有好几本,有关于王石的三本,郭钧的一本,企业的三本《白领》三本集子;再多的是关于潘石屹的,他的博客书就有两本,一本精装,自己买的,一本是朋友到博鳌畔石屹的“蔚蓝海岸”项目开会,买的精装本送我,《SOHO小报》的集子“圈子”和“那一年”也买了的,甚至连潘石屹的楼书《杂碎》也买了的,凭书就弄了我好几百块,还不包括去看他那个长城脚下公社的120块门票钱。两个房产企业的杂书算多的。

  另外比较骄傲的是,去年(或前年)东方出版社出的黑皮书“现代稀见史料书系”10本齐全。包括有王明、张国焘、李德、郑超麟等人的回忆录,看得我的岳父眉开眼笑。

书柜里沉睡着的那些书就像买回来就没穿过的衣服

  比较扯的是,赵铁林的书记忆中只有三本内容重复的书没有买,其他的应该是齐全的,计有《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青海人民出版社感觉像盗-版一样,质量很差,是赵第一半书,估计与出版环节还不熟悉)《聚焦生存——赵铁林“另类人生”拍摄手记》(浙江摄影出版社)、《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社科文献社)、《即将逝去的记忆》(海南出版社)、《黑白宋庄——断代青年的艺术追求与人生自由》(海南出版社)以及《她们——一个摄影师历经十年记录的风尘故事》(陕西师大“黑镜头”中国的故事系列,从作品简介看赵铁林只有在该社的《看不见的人》、《看不见的城市》没有买,另外一套《镜头里的社会》(上下)没有买,估计是当时翻看一下,觉得跟以前内容重复过多而没有买吧。)

书柜里沉睡着的那些书就像买回来就没穿过的衣服

书柜里沉睡着的那些书就像买回来就没穿过的衣服

  潘绥铭以《存在与荒谬》名世,后来续买了他的《生存与体验》,以及一些课题成果的书,除了感谢这位老人对于地下性产业自费做出的田野调查、在若干公开场合为性的自由鼓吹外,其余课题类的明显感觉水。也许是生理原因,我的书在性及性文化方面多一些,直抵经济学书籍。

书柜里沉睡着的那些书就像买回来就没穿过的衣服

书柜里沉睡着的那些书就像买回来就没穿过的衣服

  其他感觉自慰的,大概是保存了5年以上的《财经》、《三联生活周刊》全套杂志。《中国国家地理》估计三年以上是齐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