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团圆至,娘家婆家习俗各不同

冬至,团圆至,娘家婆家习俗各不同

01.

冬至到,意味着一年进入最后的阶段。

在读高中地理时才知,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小的时候常听人说,老人家最怕冬至这一天,怕夜晚太长,一睡就醒不过来。以前不懂这个道理,年岁渐长才越发觉得岁月流逝是那么匆匆。

结婚后,每年的冬至就会有一项大任务,那就是烧香拜祭先祖。

昨晚把搓汤圆这件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哥弟,兄弟俩有起初的兴奋到慢慢的不耐烦,最后发现这项任务是逃避不了的,也就接受了,开始认真对待。

这两年孩子长大了,也能帮着分担很多家务,说实话俩人帮的忙比林先生还多。

俩孩子互相在怼着:吃了汤圆后到底是真长一岁还是假长一岁?

冬至,团圆至,娘家婆家习俗各不同

02.

现代气息已经慢慢冲淡了以往的一些传统。

记得以前小的时候,每年冬至前两天,老妈都会事先把粳米和糯米按比例调制好,泡发,然后再稍微的晾干,我们姐弟俩就会屁颠屁颠地跟在老妈身后,去村里的磨坊里把这些米磨成粉。

晚上姐弟俩就和老妈一起围在一张桌子上,搓着汤圆,变着戏法捏出一些小动物。

老妈的手最巧,总能把一块普通的粉块,变出一只小狗,或者是一窝小鸡,也可以来盘茶几。

那时候的我们一边比着各自的成品,一边焦急地等待着第一锅出炉的汤圆,热乎乎的红白汤圆,尽管没有任何味道,但只要轻轻的捏下一块,放入口中就会无比的满足。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的欲望也不高。

冬至,团圆至,娘家婆家习俗各不同

03.

到了婆家,每年的冬至好像也就是一个任务,会为了拜拜去准备一些祭品,然后天未亮就得去祖庙,先去拜祭祖先,再回来准备正餐再来一次拜祭。

在接手年节拜祭这一担子之前,一直是公婆在操办,以前见婆婆还没冬至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祭品。

老一辈的人好像更看重这些习俗,容不得半点马虎,好像自己没按风俗来就不行。

以前不懂,老爱和婆婆较劲,觉得差不多也就行了,干嘛做得那么到位,谁知道啊。

后来自己操办起来,还发现真不能随便,村里人口舌多,你稍加随便点,一些闲人就会在背后议论,好像你逾越了什么规矩似的。

做到最后,发现你做的这些已经不是因为单纯的节日和拜祭,好像就是为了给大众一个“好看”。

这种鞭策,促使我必须把汤圆搓得好看点,厨艺品相拿得出手一些。

哒哒碎碎念:今儿这篇文章纯属碎碎念,我是南方人,一大早就吃了一碗热乎乎的大汤圆,你呢?在哪,吃了啥?大家冬至乐呵~~~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