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掘金:价值投资精选个股(食品行业)

​​对韭菜们来说,国家用了两年时间向我们科普了价值投资,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向我们科普了价值投资的风险。

价值投资究竟是炒股的正确姿势还是大坑呢?

这涉及的东西可能很多:持股周期、买卖时机、投资的价值观,等等。

但是有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标准——数字。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今年中小板下跌超过35%,创业板下跌接近30%,而代表价值股的沪深300下跌不到25%。

在去年、前年,价值股比一般股更能涨;在今年,价值股比一般股更抗跌。这不是明摆着的优势吗?

如果你连股市回撤的事实都不能接受,那就不是选股的问题,而是股市本身就不适合你,你只能去买低风险基金,甚至只能买货币基金。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其实都已经一致认为目前A股处于明显低估区域,之所以没立马涨起来,是因为大家虽然都看到了机会,但是钱还没到位而已。

所谓的底部区域,就是如果你买入了,一个月之后可能会浮盈10%,也可能会被套10%;两个月之后可能会浮盈20%,也可能会被套20%。但是两年之后,浮盈50%,翻倍,甚至更高,都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现在的明智做法,就是分步建仓,用大概半年的时间,把资金分散在一个相对的低位,这样你既不会“买贵了”,也不会错过“低点”。

剩下的,就是怎么选价值个股了。

这一期,我们先具体分析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属于消费股。传统消费股是所有行业里业绩最稳定的,甚至往往能穿越股市的牛熊,所以消费股几乎成为了价值股的代名词,巴菲特的复利传奇就是建立在消费股稳定的基础上。而消费股之中最稳定的当属食品行业,食品是刚需中的刚需,经济再怎么差,可以不出行、不用电、不消遣,也不可以不吃东西。所以食品行业往往能穿越经济周期的牛熊,稳健增长,而且有效对抗通胀。

1、看规模

选价值股的第一个标准很简单,就是规模大。规模小的好股票叫做“成长股”,而不是价值股,因为在目前行业集中度高的背景下,如果规模小还成长得慢,那基本是没有前途的。所以第一步我们可以先把规模大的食品股海选出来。

价值掘金:价值投资精选个股(食品行业)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市值100亿以上算是“大规模”。熊市背景下,我们把条件放宽到80亿,符合条件的食品股有20家。

2、看盈利质量

选价值股的第二个标准是盈利质量。作为一家大规模的上市公司,绝对的盈利能力肯定都不弱,优质的公司就是体现在相对的盈利能力上,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盈利质量。

盈利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净利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率反映的是总营收里面究竟有多少能装进股东自己的兜里。在食品行业一般在6%以上才具有竞争能力。

ROE反映的是企业拿着每一块钱,能产生多少利润。优秀的企业一般都能保持在15%以上。

我们把这20家标的的净利率和ROE整理一下。因为近3年的经济环境波动很明显,所以我们以这3年的均值去衡量它们的盈利质量。由于今年的实体经济特别不景气,这很能考验食品股的跨周期稳定业绩能力,所以另外再结合今年的ROE(预测)作为综合判断依据。

价值掘金:价值投资精选个股(食品行业)

梅花生物的ROE几乎稳定在10%的水平,明显低于优秀企业的水平。

中粮糖业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净利率偏低是出于行业的原因,可以适当放宽标准。虽然ROE近几年在快速成长,盈利质量还不算乐观。

光明乳业无论是净利率和ROE都不理想,而且已经稳定成为常态,这也是股价常年跑不过伊利的重要原因。

洽洽食品的问题主要出在ROE身上,虽然今年预测ROE比前面3年稍好一点,但依然差强人意。

香飘飘跟RIO的问题非常相似,广告一停,销量清零。前面3年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今年的盈利能力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深深宝A近两年是亏损的,ROE低而不稳定,直接就不用考虑的。

以上6家标的盈利质量相对偏弱,所以把它们先剔除掉。

另一方面,盈利质量达标的14家个股情况也是有所区别的。像安琪酵母涪陵榨菜就处于快速成长期,汤臣倍健今年异军突起,中炬高新是稳健成长的,这4家个股可以重点关注。

养元食品虽然数据靓丽,但这今年走的是下坡路;华宝股份也是今年盈利质量骤降,这两家个股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3、看业绩增速

选价值股的第三个标准是业绩增速。一个正常发展的国家,长期下来总是保持一种缓慢的社会通胀现象,所以一家优秀的消费行业的企业,即使规模做到多大,业绩都应该是呈增长趋势的。一家常年业绩不增长的企业,即使盈利质量很高,股价也是涨不上去的。

对于消费股而言,业绩增速并不是越快越好(除非在成长期),稳定的业绩增速是价值投资者最看重的,也是最能获得高估值溢价的。

我们统计一下近3年(2018年的年报还没出,所以用机构预测值去计算)的业绩增长率,与这3年来的年化增速对比,看业绩增速的稳定程度。再结合2019年的预测增速,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理论PE值。

价值掘金:价值投资精选个股(食品行业)

一般来说,业绩增速15%能获得15倍的PE估值,增速越高,估值倍数增长越快。但是增速过快的企业反而得不到与业绩增速匹配的估值,特别是机构对其明年保持业绩增速不看好的背景下。增速越是稳定(加粗标出)、盈利质量越高(红字标出)的企业,能获得越高的估值溢价。相反,盈利质量偏低(蓝字标出)的企业,则获得一定的估值折价。

以这个估值标准,我们大致预估了14家企业的理论PE,在表格最右边一列标出。

4、看估值

理论归理论,市场实际表现出来的常态PE很可能跟这个理论PE有差别,因为还有现金流情况、资产质量、市场资金偏好等原因的影响。如果逐项分析下去,一来篇幅过大,二来得出的结论也不是精确的,始终会存在偏差,所以我们直接取市场表现出来的常态PE作为依据,与理论PE对比。再结合业绩增长、盈利质量和机构预期,得出一个靠谱的合理估值。

价值掘金:价值投资精选个股(食品行业)

伊利股份的常态PE是25倍,远高于理论PE的13倍,这是垄断地位的行业龙头光环所致,把其估值推高到这种偏离程度。虽然行业龙头的地位依然稳固,但因为盈利质量并不算很突出,增速也不稳定,所以充其量合理PE最多只能有20倍。

海天味业的常态PE也是比理论PE高出不少,但显然没有伊利那么离谱,而且业绩增长非常稳定,所以它对得起这个常态PE,我们就把合理PE也定在35倍,与市场的共识一致。

双汇发展的常态PE比理论PE高一点,基于近两年业绩增速给力,合理PE可以乐观一点给17倍。

安琪酵母的常态PE跟理论PE也是差距不大,因为属于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切换,业绩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所以采取保守估值28倍。

汤臣倍健在经济降温的年份能异军突起,那么在经济触底复苏、社会购买力恢复的后面两年,业绩即使不爆发,保持增速也是没什么问题的。理论PE的35倍怎么都得有。

中炬高新虽然利润结构不纯,但是近几年下来能实现较稳定的增速和高盈利质量,那么作为消费升级概念,熬过寒冬之后都能有不错的表现。接下来一年的合理估值应该在理论与常态PE的中值35倍。

桃李面包的盈利质量很好,可以获得较高的估值溢价,合理PE大致在35倍的水平。

绝味食品也是能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保持稳定增速,一种休闲食品能做出刚需效应,这是非常优秀的。常态和理论PE之间直接取更高值30倍。

涪陵榨菜的盈利质量很高,但是业绩增速的预期较低,所以保守取略高于常态PE的37倍。

养元饮品的盈利质量偏低,所以取中偏低的估值12倍。

华宝股份的业绩增速好转的趋势虽然比较明显,但始终存在不确定性,而且盈利质量不好,取较低的理论PE值12倍。

广州酒家无论盈利质量和业绩增速稳定性都不错,应获得估值溢价,取中偏高的估值28倍。

安井食品的业绩既不突出,也没什么毛病,合理和常态PE也相近,合理PE取中值34倍。

恒顺醋业的前两年业绩增速不稳定,所以保守估值,取中值20倍。

合理PE得出来之后,用来跟当前PE(以2018年预计业绩计算的PE)对比,就可以看出当前股价相对合理估值股价的低估程度(低估空间)。

价值掘金:价值投资精选个股(食品行业)

表格最后一列就是各家个股的低估空间。红色数字代表低估的程度,例如双汇发展目前股价相对合理PE低估了7%;绿色数字代表高估的程度,例如伊利股份目前股价相对合理PE高估了4%。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感觉思路清晰,但其实是蒙圈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很多人会看着最后一个表,找到低估空间最大的汤臣倍健和绝味食品,用套利的思维去做价值投资。

这不完全是错的,价值投资固然不等于套利,但是估值修复的空间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价值投资毕竟跟套利交易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估值偏离并不一定在短期甚至中期能修复,还需要利好消息面作为契机。

更重要的是,价值投资一般是长线投资,长线投资首先看重的业绩增速,用业绩增速选股,然后再用低估空间选进场机会。

举个例子,A企业业绩增速30%,但是目前股价高估了10%;B企业业绩增速10%,目前股价低估了5%。

这就相当于两项投资摆在你面前:

1、投110万,每年拿30万的盈利;

2、投95万,每年拿10万的盈利。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这是《价值掘金》系列的第一期,做得有点粗糙,有纰漏的地方欢迎指正!对下一期有建议的小伙伴们,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欢迎到笔者每天的微博直播来互动!

您的转、赞、评,就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