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泰斗蔡元培先生關於育人的深刻見解

學界泰斗蔡元培先生關於育人的深刻見解

1 改變不良校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1917年蔡元培先生開始對北大進行全方位改革。不僅如此在1920年2月,允許女生進入北大文科旁聽,當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我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開始實行旁聽生制度,使教學和學術活動向社會公開。

2 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理念

這場改革的靈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兼容幷包不僅包容不同的學術和學說流派,不同的人物和主張,也在男生之外包容女生,在正式生之外包容旁聽生。

兼容幷包也並非不偏不倚,而是有所前提。當時封建思想文化已根深蒂固,所以包容的是新思想、新文化、新人物,北大也因此成為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對於中國教育事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界泰斗蔡元培先生關於育人的深刻見解

魯迅,蕭伯納,蔡元培

以下為大家認真的選取了14條關於教育的深刻見解:

1 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註釋:囊括大學問的經典,包羅了眾家學說;思想沒有限制,包容不同的思想,文化。

2 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3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

4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

5 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

註釋:懂得教育的人,與其墨守成規,不如崇尚自然而為;與其追求一致性,不如發展(學生)個性。

6 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灌注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於人類也。

註釋:什麼是人格?1)個人顯著的性格、特徵、態度或習慣的有機結合 2)人的道德品質

7 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學校教育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故處處要使學生自動。

8 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

9 所謂習慣者,非必寫字、讀書,然後謂之教育也。掃地亦有教育,揩臺亦有教育,入廚下燒飯亦有教育。總之,一舉一動,一哭一笑,無不有教育。

10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

11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

12 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13 對於學生的希望:一、自己尊重自己。二、化孤獨為共同。三、對自己學問能力的切實瞭解。四、有計劃的運動。

註釋:什麼是化孤獨為共同?一個個獨善其身的個體是孤獨的,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目的真要達到,非要將學問思想推及於自己以外的人不可。

14 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

學界泰斗蔡元培先生關於育人的深刻見解

每天晚上更新,求關注,愛你麼麼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