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翻拍這件事若是細究起來,且算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在原作本就優秀到令人髮指的情況下,如果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貿然選擇翻拍,非常容易成為影迷口誅筆伐的唾棄對象。

而熟悉國內院線的朋友們看到這裡,估計都已經可以猜到我說的是哪部電影了。要說最近國內院線鬧得最沸沸揚揚的“翻拍作品”,莫過於馬麗、佟大為等人主演的喜劇新片《來電狂響》。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在正式介紹這部電影之前,先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的“前身”: 意大利小成本佳作《完美陌生人》。

各位千萬不要以為電影名稱前冠著一個“小成本”的詞組,就對這部影片嗤之以鼻。當時這部小成本影片問世之際,就以一種近乎瘋長的姿態橫掃全球各大主流電影榜單。它先後吸引了多個國家進行翻拍,其中就包括法國、墨西哥、韓國、西班牙、美國和最近的中國內地。

當然了,大部分的翻拍版本並沒有什麼新意。大部分異國版本都只是複製了原版《完美陌生人》的劇情,有些甚至連臺詞都原封不動直接搬走,缺乏一定的創新。而在這諸多翻拍版本中,最令人期待的美國版還沒有上映,這不,國產版就已經翩翩然出現在了全國觀眾面前,它也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來電狂響》。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熟悉電影《完美陌生人》的朋友都知道,原版的劇情本就是一個“始於手機也毀於手機”的故事。一群日常好友碰頭聚會,玩起互相分享彼此手機信息的遊戲。本只是一時興起的娛樂,沒想到卻由此引發一系列謊言與陰謀。這樣稍顯正經的劇情風格在《來電狂響》中被掃得一乾二淨,取而代之的是輕鬆詼諧的搞笑路線。

馬麗不用多說了,國產喜劇片一大“活寶”,渾身都是笑點。而與她合作的佟大為、喬杉、奚夢瑤等人,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銀幕夥伴。這樣一群看似“畫風詼諧”的朋友聚在一起,黑色驚悚感被鈍減,沒有了沉重的氛圍包袱,《來電狂響》更適合內地的休閒觀眾。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這也是《來電狂響》的一大亮點,即它並沒有完全複製照搬原版的正劇風,而是另闢蹊徑,選擇用一種稍顯戲虐的口吻去講述這樣一個沉重的故事。這是一次獨特的本土化改良,具體口碑嘛,大家有目共睹,在這裡也不用多說了~

當然了,也有人對這樣喜劇化的改編表示不滿。覺得過於兒戲,部分橋段的笑點設計也有點點的尬,不過總體還是瑕不掩瑜,畢竟敢於翻牌高分佳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勇氣可嘉的事情了~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電影前半段輕鬆活潑,後半段就開始逐步抓人心思。當一些看似美好的人也逐漸顯露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之後,這個故事也朝著更值得思考的方向發展。

所以說,喜劇歸喜劇,影片的內核還是非常嚴肅的。在電影宣發之初,我們就能在先導海報上看到一句非常醒目的標語:沒有一部手機是無辜的。

這句話不僅暗示了電影中各個角色各懷鬼胎的心境,也在提醒現實中的你我,在隱私日益“廉價”的今天,要想獲取一個人的信息實在過於簡單。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這個交換手機遊戲的簡單遊戲背後,暴露出的是如今人們對電子設備“高度託付”的病態心理。我們對於電子產品“不離不棄”,實則是一種嚴重依賴。而正是這一重嚴重依賴,恰好成為暴露隱私的“漏洞”。

電影中的角色和原版一樣,因為這個窺探手機信息的遊戲被鬧得雞飛狗跳。電影院的觀眾們也看得“心驚肉跳”,無比緊張。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聯想到現實中種種,不得不感到“後怕”。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因為劇情內容實在過於真實,有看過的網友表示,“情侶、夫妻、好友最好不要一同觀看,看後更不要複製遊戲,否則會“死得”很難看。

最後值得一提是主演馬麗和喬杉的表演,喜歡看國產喜劇片的朋友對這兩個名字應該已經不陌生了。以往以一副嘻嘻哈哈的形象示人的二人,這一次也貢獻了自己“正經時刻”的高光片段。原來喜劇演員收起賣萌耍寶的面孔是這樣,哪怕只是衝著這兩位主演,《來電狂響》也是相當值得一看的。


相比《完美陌生人》,為什麼《來電狂響》更適合中國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