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劍魚”的生活

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一棵海草,

住在深海里,

每天只能和一條魚對話,

那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場景?

"這樣,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不當講。"

“一條劍魚”的生活

"我在節目上看到你了,演技非常真實,怎麼做到的。"

"等你要被吃掉的時候,你也可以。 "

“一條劍魚”的生活

"仔細思考了很久,初吻到底是一種什麼滋味。"

"我不想再回憶第二次,疼。 "

“一條劍魚”的生活

上面這個系列的四格漫畫,目前已經更新了 60 多期。

它們都出自微博上,一個非常高冷的賬號——@一條劍魚。

當你進入這個賬號主頁後,你看到的,除了漫畫,就只有漫畫。

正如其名,「劍魚」,是一條看上去有點「賤」的魚。

雖然它在出道的時候,不承認自己「賤」。

但透過漫畫裡它和海草之間的日常對話,你能感受到,它就像是日常生活裡,我們身邊那些只要一開口,就能直接把天聊死的朋友。

有時候你可能會討厭他,但是沒有他,又總覺得缺了一種滋味。

那種滋味一旦習慣了,就像是習慣兩人相處時,哪怕沒有話說,但也能享受那種恰到好處的尷尬。

"我給你講個冷笑話,好不好?"

"不好。"

“一條劍魚”的生活

除了時不時地耍賤賣萌,有時候,這條「劍魚」也會帶來一些哲學般乃至文藝範的思考。

比如,在《食材無間道》裡,它借用電影《無間道》裡的臺詞,來闡釋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聽說美獵這幫人費了挺大勁抓了一隻雞,就直接拿去做誘餌釣河鰻了,你怎麼看?"

“一條劍魚”的生活

"錄節目前,算命的跟我說,河鰻的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起初我不同意,我認為我們在食材界混的,是生死要由自己決定。現在我覺得,在自然面前,誰說了都不算,包括人類。"

“一條劍魚”的生活

"一帆風順,各位阿Sir。"

還有在《划算》裡,把「歷盡艱險」,看作是一種經歷之後的有所得。

"這些人類不遠萬里來到新西蘭,歷盡艱險,就為吃一頓,也太不划算了。"

"歷盡艱險,就已經是最大的划算了。"

而探究@一條劍魚 這個微博開通的目的,它不是某個插畫師的自留地,也不是什麼神秘組織設置的懸念……

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推廣一檔海獵美食探險綜藝節目——《美味獵手》。

“一條劍魚”的生活

這檔節目由浙江衛視、天貓出品、優酷聯合出品。

從內容觀感上來看,這是一檔綜合了旅行奇遇、美食廚藝、野外生存、海島求生等多種元素的綜藝節目。

從常駐的嘉賓陣容上來看,有世界跳水冠軍田亮、頂級廚師魏瀚、潛獵達人阿達、自由潛教練金莎,他們聚在一起,組成了一個「美味獵手團」,也相當於是一種「生活方式探險家」。

@一條劍魚 的原型,其實是來自於節目播出第一期時,「美味獵手團」經過3個回合的鬥智鬥勇,才釣上來的那條「劍魚」。

而這個和「劍魚」鬥智鬥勇的過程,結合後面的劇情發展來看,它在第一期裡的出現,也有點像是一個隱喻。

它彷彿在說,雖然你們把我捕獲了,但人類和海洋的相處,是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

“一條劍魚”的生活

人類只有在接下來的挑戰中,對大自然保持敬畏,那麼才有可能和美好不期而遇。

正是這樣的不可預測性,給了這檔節目一個很大的看點。

同時也讓節目組在給《美味獵手》做宣傳計劃的時候,想著是不是可以用一種同樣不可預測的方式,來跟觀眾在節目之外進行溝通。

於是,當確定了要把「一條劍魚」作為一個溝通符號,在社交媒體上賦予它人格體徵的時候,節目組就給它定下了「冷不丁」「出其不意」的冷幽默語言基調。

和它對話的那棵「海草」,就好比是「觀眾」。

除了跟隨節目的進程,不斷在微博上更新「一條劍魚」的系列漫畫。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在節目落下尾聲後,《美味獵手》還把這系列漫畫,做了一次落地延伸。

它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了一場以「生活覺醒」為主題的《美味獵手》之一條劍魚漫畫展。

這個展從「一條劍魚」的系列漫畫中,篩選出了 43 幅放大作為主體內容。

當把它們放置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觀看的時候,就像是進入一場微型的內心對話。

有的人看到這些對話後,可能會心一笑。

“一條劍魚”的生活

“一條劍魚”的生活

有的人則可能會在內心掀起漣漪,從而開始來一次對自我生活的追問,找到當下正在思考的問題的答案。

因為「劍魚」和「海草」之間那些幽默的、調侃生活的對話,本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傳達與解答。

除了觀看漫畫本身,《美味獵手》在這場展覽中,還融入進了一些小巧的互動。

比如參與「劍魚態度扭蛋」,觀眾可以獲得一個小小的彩蛋球。

彩蛋球裡裝的,是這一系列漫畫中的金句。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

在街角的火鍋店

世界吻我以疼痛

我回世界以魚肉

多喝熱水

真的挺好

不想回答的話

就不回覆

相互恭維

是成年人最後的慰藉

先說再見的人

往往最捨不得

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在用生命演戲麼

……

——「劍魚態度扭蛋」文案摘錄

這些句子,全部出自 60 餘期劍魚漫畫的金句提煉。

基本上每一句,都能從某個維度,隱隱地擊中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和心理。

你可以把這些句子當做是一份小禮物,也可以當做是一句善意的提醒。

有一個插曲也是之前沒有想到的。

現場有些外國朋友,在工作人員把金句的意思翻譯給他聽後,主動拍照片分享到了自己的 ins。

並且還建議主辦方,能不能製作這個系列的漫畫集和英文版本,讓更多的人看到。

還有在「劍魚生活試管」環節,《美味獵手》給出了一個選擇題:

比起人生,

我們魚生要簡單很多,

餘生漫漫,你打算如何度過?

觀眾在這個環節,可以用水彈參與投票。

從「愛自己」「去冒險」「保有夢想」「儘快脫單」「工作賺錢第一」這 5 項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一條劍魚”的生活

很多人會在這一環節前駐足,一方面大家想看目前的投票結果,另一方面也藉此機會來思考自己當下所處的狀態和想要過的理想生活。

從現場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女孩都毫不猶豫地將票投給了「愛自己」,而男生們則更傾向於「去冒險」和「保有夢想」。

估計投「去冒險」的,應該也是被這個環節之前,視頻放映區裡剪輯出來的《美味獵手》裡的高燃鏡頭給感染了吧……

嚴格來看,給一檔綜藝節目建立一個人格化的賬號,這並不算新鮮。

比如《嚮往的生活》就曾經註冊@小O的成長日記 ,幫節目從另一個視角發聲。

但是,在《美味獵手》之前,應該是很少有,乃至從未有綜藝節目,來給自己辦一場漫畫展。

而且漫畫展的內容,還是來自它的一個輔助傳播的以節目中的食材來命名的賬號。

可以說,《美味獵手》不僅做到了營銷物料上的「物盡其用」。

同時還把原本只是在線上的溝通,在線下擴展出了一場藝術展,以事件營銷的方式,來抵達到更多人的內心深處。

“一條劍魚”的生活

“一條劍魚”的生活

“一條劍魚”的生活

“一條劍魚”的生活

而這種營銷行為散發出的氣質,也是契合《美味獵手》這檔節目本身的。

因為《美味獵手》在題材上,它不同於以往的綜藝節目。

無論是它在製作層面與頂尖攝影團隊合作,用電影級的水下攝影和美食拍攝還原新西蘭的真實美景,以及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還是它在商業模式上的探索,打通內容場和消費場鏈接,讓節目中出現的新西蘭美食,觀眾在看到後就可以馬上在天貓買到吃到。

《美味獵手》都不是一檔單純的娛樂節目,它還飽有對生活方式的探索,包含人與自然該如何相處的思考。

對我自己來說,「一條劍魚」這系列漫畫中,我看得最有感覺的,是這一幅——

這幅漫畫的題目,《你離開了大海,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

它的靈感,應該是來自李志的那曲《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

裡面「海草」對「劍魚」說:

有時候我在想,

如果有一天你被釣上去了,

就沒有魚可以跟我說話了。」

「劍魚」回答:

「我們所有的對話,

都是在為告別做準備。」

如果把「生活覺醒」這場主題漫畫藝術展,看做是《美味獵手》這檔節目獻給觀眾的一場告別演出。

那麼我想,這應該是一種最好的告別了。

它不跟觀眾說再也不見,只在他們心裡,留有餘溫與迴響

(文章源於廣告文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