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曹操”在三國中是實力最雄厚的一方霸主,帳下能臣雲集,武將千員,僅是“萬人敵”的熊虎之將就不下數十人之多;可“曹操”本身卻好文墨,常以文治自居。說“曹操”帳下猛將,典韋、許褚之外還有威名赫赫的“五子良將”,以及夏侯兄弟、曹氏宗親等等;再看其後代,世人多以為“曹丕”、“曹植”皆為文人墨客,其實不然,曹操還有一個實力不遜於馬超、趙雲的威猛兒子。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說起此人在三國中也曾顯赫一時,曹操喚作“黃鬚兒”,官人尊為“鄢陵侯”,名曹彰。說起曹操這個兒子與“曹丕”和“曹植”大不相同,史書記載“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過人、不善文章。”這可不是故意誇大“曹彰”,史料多有記載。當年“樂浪”進貢猛虎,雖囚與籠中仍威風不減,嚇得持堅武士連看都不敢看一眼;唯有曹彰見此猛虎大喜,竟敢抓住虎尾,纏在自己胳膀上;再看籠中老虎,見曹彰好似見到了天神一般,哪還有往日威風,只是俯首帖耳,不敢出聲。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之後魏文帝“曹丕”當政,曾耗巨資鑄成一口萬餘斤的巨鍾,本懸於文華殿上;但後來想要將此鍾挪個地方,百餘力士齊用力竟也挪不動,又是“曹彰”趕散力士,自己扛起巨鍾就走。曹丕也曾盛讚“以王之雄武,吞併巴蜀,如鴟銜腐鼠耳!”,其實不僅是曹丕對這位兄弟讚歎有加,就是其父“曹操”也曾當眾讚歎道“黃鬚兒竟大奇也!”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這些都曾現於史書之中,在今天看來簡直匪夷所思,不免讓人聯想到是否有“誇張”的成分;但不管怎麼說,《三國志》也明確記載“任城武藝壯猛,有將領之氣。”曹彰曾被封為“任城王”,因此陳壽直接稱其為“任城”;史書中記載他勇武,這也是曹彰自己的一種願望,當年曹操曾問諸子志向,曹彰的回答就是“好為將!”曹操聽了就考問他如何“為將”,他的回答是“披堅持銳,臨難不卻,身先士卒,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曹操聽了兒子的志向雖然高興,但畢竟自古“崇文貶武”,因此教育曹彰說“你不向往讀書學習聖賢之道,卻好騎馬擊劍,這隻能對付一個人,哪值得珍貴!”當時曹彰雖沒敢當眾頂撞父親,但之後卻對人抱怨道“大丈夫當效衛、霍大將軍,率萬眾馳沙騁漠,驅逐戎狄,建功立業,怎為博士?”其實曹操對這位“萬人敵”的兒子並非真心訓斥,亂世之中,勇武神將才是戰場上真正的主角;“曹彰”之勇武雖未與當世名將一較高下,但後世多認為他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再看戰場上的“曹彰”功績如何,建安二十三年,北方烏桓再起狼煙,曹操便令“曹彰”征討。曹彰剛進入涿郡,烏丸數千騎兵攻到;當時曹彰的兵馬尚未集結,只有步兵一千人。曹彰臨危不懼,親自與敵人搏戰,箭射應聲而倒的敵騎前後連成了一串;而此時曹彰的重甲上也釘了數支箭,可他非但不害怕,反而氣勢更加雄壯,後乘勝追擊,直追出二百多里。此時身邊謀士怕深入敵軍對己不利,於是紛紛勸曹彰回軍;可曹彰竟對本部人馬下達了“落後者斬”的命令,這支孤軍就這樣硬是追了一天一夜,最終大獲全勝,斬首、俘虜敵軍數千人。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其實在“曹彰”衝殺之時,敵方並非沒有援兵,鮮卑首領“軻比能”率領幾萬人馬就在高處觀戰;按理說此時“軻比能”應該率萬軍支援,可他卻被勢如猛虎的“曹彰”嚇到,竟然率數萬人一起向曹彰投降,北方就這樣平定了;戰後“曹彰”竟超出軍中數倍標準來犒賞三軍,魏軍上下無不雀躍。由此可證,“曹彰”勇武世所罕見,不僅能一戰震懾敵軍,對其下屬也能做到不吝封賞;從此“曹彰”在魏軍中聲望日益高漲,但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也是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操親征“漢中大戰”。當時劉備棲軍于山頭之上,命劉封下山挑戰;曹操一見是劉備的“義子”,便說道“你派義子,看我叫親生的‘黃鬚兒’來!”於是下令召曹彰助戰;“曹彰”得到消息後日夜倍道兼進,只可惜到長安時“曹操”已經從漢中撤軍;既然“曹彰”已到,曹操便讓其留守長安。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後曹操逝世,曹丕繼位。“曹彰”被其兄曹丕分封為一方諸侯,黃初四年,曹彰進京朝覲,暴斃於府邸中,卒年三十五歲;關於“曹彰”之死眾說紛紜,但大多以《世說新語》為準。書中記載,曹丕知道“曹彰”早有二心,況其在軍中威望甚高;因此怕“曹彰”有朝一日帶兵再威脅到自己的“帝位”,因此借下棋為名,一顆毒棗害死了這位“親兄弟”。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當然還有一本《魏晉世語》,這本書中對於曹彰的死是這麼記載的“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得見,有此忿懼而暴薨。”意思是說,當初“曹彰”討要曹操留下的印璽,很明顯是有“造反”的意思,因此曹丕耿耿於懷;後來“曹彰”進京朝拜,曹丕故意不見,曹彰竟又惱又怕,最終“忿懼”而死。關於這種說法畢竟不合邏輯,因此後世仍多以《世說新語》為準。

曹操武力最強的兒子,有馬超之勇,趙雲之才,可惜卻被親哥哥害死

不管哪種說法,似乎“曹彰”的死都和曹丕脫不了干係;只是可惜了這位“熊虎之將”,若非英年早逝,又不知在三國戰場上立下了多少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