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裡,為什麼沒有二十多歲的大文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鮮有能在文壇立足、且年紀輕輕的文豪或者大作家。

有人會說,現在8090後作家不是一大堆嗎,郭敬明韓寒是80後代表,而90後新生代作家現在已經在各個領域有了不錯的發展,有的是雜誌主編,有的是作家協會成員,不是挺好的麼?

這個時代裡,為什麼沒有二十多歲的大文豪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郭敬明韓寒在國內知名度甚高,但是國際上是一點地位也佔不到。況且他們的文學作品是屬於哪一類哪一個派別呢?青春文學?通俗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先鋒文學?還是浪漫主義文學?

他們可以算是青春文學,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上通俗文學。雖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縱觀一百多年的文學發展史,如果把他們的文學稱之為“通俗文學”,恐怕張恨水、還珠樓主、張愛玲乃至金庸老先生都要從下面跳出來反對。

通俗文學是面向市場的一類文學,是大眾文學的一種,但是既然稱之為文學,就不能是普通的小說讀物,如果那樣的話,《故事會》《知音》都可以說自己是文學雜誌了。

這時候又有人會說,8090後都還年輕,二三十歲的年紀,怎麼可能寫出轟動文壇的“大文學作品”呢。那就讓我們看一看上個世紀部分作家以及部分作品:

曹禺23歲創作《雷雨》

卞之琳25歲寫出《斷章》

老舍27歲發表《老張的哲學》、37歲完成《駱駝祥子》

張愛玲23歲《傾城之戀》

巴金28歲《家》(激流三部曲)

郁達夫25《沉淪》

葉聖陶29歲《倪煥之》

朱自清30歲作《背影》

魯迅,37歲寫出《狂人日記》

沈從文32歲《邊城》,一躍成為京派文學集大成者;

茅盾31歲《幻滅》

張恨水30歲《金粉世家》

金庸31歲《書劍恩仇錄》

孫犁31歲《荷花澱》

等等,以上都是拿作家最出名的一部或者兩部作品舉例子,實際上有很多作家在發表成名作之前,就已經非常知名,甚至其早期作品就被翻譯了多種語言到其他國家,在國際上都小有名望。

有眼尖的讀者會問,你怎麼都說的大都是建國前的呢?這裡解釋一下,建國後由於政治原因導致將近二十年的文學停滯期,這個屬於不可抗力,所以建國後有許多作家能有機會提筆之時都已經三十好幾了,所以在這不被提及。

而如今在來反觀我們現在的文壇。好的文章確實有,但很少;有潛力的作家也確實很多,但是如果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相比,完全就是九牛一毛。這讓人不禁去思考,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景象。

這個時代裡,為什麼沒有二十多歲的大文豪

現在80後最小的也有29歲了,90後最大的也有28歲了,更不用說1980年出生的,現在都已經38歲了。而魯迅的一篇《狂人日記》到現在都是經典,不是我們國人自吹自擂,二十世紀華文小說一百強裡面,魯迅的《吶喊》文集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參與評選的人包括《亞洲週刊》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作家。

而魯迅37歲“高齡”才開始創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36歲的時候才正開始文學革命,文學界才剛剛提出了用白話文創作的理論。

究其原因,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種:

1、 現在人的成長週期變長了。

那個時代的人16歲能上山砍柴,18歲就要被家裡急著找對象了,即使是上學,也是家底殷實的才能繼續讀書。即便是家底殷實繼續讀書的,還總是閒不住要去參加社會活動,沒有手機玩、沒有遊戲打,就算談朋友,也不敢正大光明的去表白。把任何一個8090後放在那個動盪不安、以及不得不早熟的年代,你也會閒不住要出去喊一下口號。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生體驗就會尤其豐富,人的性格成長、心裡成熟週期也會更加短。眾所周知,偉大的作家都有著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來源於平凡的生活以及不平凡的經歷。

這個時代裡,為什麼沒有二十多歲的大文豪

2、動盪的時代,人的機會更加多。

那個年代,識字的人都不多,更不用說能舞文弄墨的,有的作家還能有機會出國留學。可以這麼說,但凡讀過書的人都會寫文章試圖發表,但凡發表文章的人都會想試著去開設一個報紙雜誌。在這種情況下,

雜誌刊物越辦越多,有錢的開設雜誌,沒錢的就去雜誌社當主編。

在報紙期刊雜誌社這樣的平臺工作,就成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要求了。不會像現在這樣,招聘一個雜誌社的清潔工都恨不得寫上:研究生以上學歷,中文專業或者新聞出版專業者優先。

一個平臺對於一個年輕的、專業的作家的磨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雜誌直接面向市場,市場會幫你糾錯,會讓你成長,同時你還能接觸到最新的國外的先進思想以及文學理論。所以可以說,是時代成就了大作家,同時也是大作家成就了那個時代。

這個時代裡,為什麼沒有二十多歲的大文豪

3、8090後的機遇還沒到

80後處於一個特殊的時代,他們基本上是和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同時成長,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他們是在中國物慾現象最濃重的時候出現的。

當時的中國,急功近利、缺乏規範、只要求經濟發展,GDP的增長。經濟是第一位,其餘一概是第二位。這也導致了80後存在一種很普遍的文風,重物質、重市場,感傷情緒蔓延,速成品青春讀物多為青少年服務。只有速成才能有快速的收益,所以工匠精神,在即將奔四的80後作家群身上,鮮有看到。

4、90後在下一個十年即將露頭

90後與80後的不同現在已經被中國第一刊物《人民文學》所注意到,並於2017年開設了“九〇後”專欄。此 後,多個純文學刊物爭相而起,設立了一系列90後專欄。

你可以說這有商業性的行為在裡面,但是對於純文學刊物來說,真正的還是他們發現了90後的“純粹藝術”之風即將到來。

所謂“純粹藝術”,是和80後相比,少了很多商業氣息,和70後比,又更加符合時代進步的新潮。但是為什麼90後還要等到下一個十年,才能爆發出大文豪呢?原因也很簡單,90後和80後隔得太近了,80後的尾巴、90後的頭,要想擺脫物慾影響重現純文學大家,還是要看年輕的90後一代。

而年輕的90後,最小的現在還不到二十歲哦!

這個時代裡,為什麼沒有二十多歲的大文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