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子女探望獎

隨筆:子女探望獎

與父母約定,週末帶著妻兒去看望他們,哪知剛出門遇到一位熟人,閒聊之中,那位熟人生拉硬拽欲請我們一家出外遊玩,我見盛情難卻,便欣然同意。一家人玩得相當盡興,早把與父母的約定忘到九霄雲外,及至傍晚回家,見到父親一個人在自家樓下焦急等待,才猛然記起。

父親如釋重負地吁了一口氣,有些責備地問我,還以為發生了什麼意外,怎麼連電話都不打一個?我一摸口袋,發現手機忘在了家裡。父親趕緊掏出自己的手機給母親打電話,說了些我們平安之類的話,讓母親寬心。放下電話,父親講起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母親知道我們來,特意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飯,然後是滿懷希冀的專候。但過了午時,仍不見影子,父母簡單地泡了碗方便麵吃了又等。直到夕陽西下,父母更加擔心,撥打手機偏無人接聽,以為我們出了什麼狀況,父親便心急火燎地趕了過來。

聽完父親的話,我羞愧難當。其實父母家隔得並不遠,我也完全有充裕的時間,可我總是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搪塞看望父母的必要性,反正來日方長。好容易想起父母,卻僅僅為了一次毫無意義的玩樂,置其承諾和父母的殷殷期盼於不顧,倒令父母牽腸掛肚。難道老人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如此微不足道?

我忽然聯想起兒時的一件往事,那時祖母在世,一個人住在鄉下。她生有六個子女,大多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暇去探望,祖母只能默默地在守侯中度過。一次暑假父親領我回到鄉下去看望祖母,祖母很興奮,忙裡忙外。待無人時,祖母悄悄地把我叫到身邊,從口袋裡摸出十元錢遞給我,說是獎勵給我的“子女探望獎”。作為孩子,我當時不明白祖母的用意,只是歡天喜地接過錢。因為去祖母家有這樣的“好處”,所以我便時常央求父親去祖母那裡。後來我才懂得,祖母所謂的“子女探望獎”,不過是用了一個心酸無奈的計策,通過金錢去籠絡一個孩子,藉此變相“要挾”她的子女能夠經常探望她。可惜祖母費盡心機,效果卻並不理想,家人探望她的次數仍很稀疏。到祖母去世,叔伯們方才悔恨萬分,當初怎麼就不能擠出一點時間,回家陪母親講幾句暖心的家常話呢!

對於老人,我們總是片面地認為只要管好了老人的衣食住行,就可以心安理得。其實老人注重的是心靈的慰藉,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比任何的物質給予更貼心。念即此,我幡然省悟,我不希望祖母的“子女探望獎”再延續到兒子的身上,以後不管再忙,我必定會常回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