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只想當一隻潑猴

大聖只想當一隻潑猴

封神時刻,就是走下神壇的倒計時。

- 01 -

面對輿論攻擊,六小齡童一度表現的十分硬氣。

10月9日,六小齡童參加人民藝術家權益保護座談會時,主動提到自己一直遭受到網絡暴力。

10天后,他在微博上發文,“我已聘請律師,對繼續對我惡意抹黑、進行人身攻擊的人,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六小齡童的憤怒在於,一位重慶的大學生“惡意”剪輯他的作品內容,吐槽他是戲霸。

10月底,六小齡童接受《每日文娛播報》採訪時,憤怒之情溢於言表:“我已經忍了一年多了,憑什麼要忍受這麼多詆譭。”

然而,圍繞六小齡童更為深重的輿論風暴已經在此刻蓄勢。

一個月後,有網友在微博上發文稱:吳承恩故居成了“六小齡童展覽館”,猴王世家展品比吳承恩的展品多;吳承恩的形象展示用六小齡童的照片;故居的文化廣場被命名為“六小齡童廣場”,廣場中央樹立的還是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塑像。

全稱為“六小齡童學”的“六學”隨即引發輿論狂歡高潮。

微博上圍繞六小齡童的關鍵詞變成了“語錄”、“西霸”、“復讀機”、“文體兩開花”。

他在微博置頂參加公益活動的通稿,接受媒體採訪時態度也不再強硬:“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演過孫悟空的老演員。

六小齡童怎麼也沒想到,明明兩年前大家還在追捧著自己,如今就成了口誅筆伐的對象。

2016年是猴年,年初百事可樂聯手六小齡童拍的“苦練72變,笑對81難”猴王世家廣告在朋友圈刷屏。

掀起第一波回憶殺。

在網友爆出六小齡童沒有收到央視春晚邀請的消息時,網友的懷舊情緒抵達沸點。

春晚導演呂逸濤在微博發文“擁抱2016,新年好”,蜂擁而來的206萬的評論裡,一部分是要求讓六小齡童上春晚,另一部分則是辱罵。

與此同時,六小齡童的微博粉絲數量暴增400萬,評論從平時的幾十直接破萬。

#幫六小齡童上春晚#、#六小齡童節目被斃#等話題霸榜熱搜。

“六小齡童”的名字首次在明星的熱搜榜單上出現,前面兩名分別是易烊千璽和王俊凱。

2016年1月26日,六小齡童在微博上發出猴妝照片,配文“準備錄製”。網友貢獻出沒有水分的20多萬轉發、130萬點贊以及近13萬的評論。

10天后,六小齡童出現在遼寧衛視春晚上時,網友們紛紛留言:聽到背景音樂,眼淚就滾下來了。

大聖只想當一隻潑猴

那時,愛他的人還很多。

- 02 -

出身猴王世家的六小齡童,出道就是“超級偶像”。

1986年春節,《西遊記》在央視首播時,收視率達到89.4%。

農村的夜晚,有電視機的人家會把14寸的黑白電視放院子裡,整個院子都圍滿了村民。

86版《西遊記》是第一批出口到海外的電視劇,在越南播放時,大街上小偷、警察都不見蹤影。

在緬甸,人們一提起中國電視劇,首先會想到《西遊記》。

2014年,86版《西遊記》重播超過3000次,成為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被吉尼斯紀錄載入史冊。

作為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去國外訪問時,人人稱他是“再世孫悟空”、“猴聖”。

粉絲不知道他的本名“章金萊”,喜歡稱呼他為“孫老師”、“六老師”。

公安部為六小齡童特批,讓他成為國內唯一一個擁有身份證號碼、兩個身份證的人。

然而,曾經靠實力說話的老藝術家們,難以理解新時代互聯網的黑紅法則。

2016年4月,知乎上開始有人對六小齡童提出質疑。

先是“西霸”:

1997年《大話西遊》在內地走紅時,他在多個場合吐槽:人妖不分!編劇導演需要向全國人民謝罪的!”

主持人正面問他對《大話西遊》的看法,他說:“我沒看過,我也不知道。”

2007年3月,六小齡童在新書《六小齡童品西遊》籤售現場,再次吐槽:要惡搞,就去惡搞你爺爺奶奶。

然後是“復讀機”:

不同的採訪場所,他都會提到“剛剛有小朋友問我,孫悟空叔叔有幾個妖怪女朋友?”

他各大高校演講現場,模仿至尊寶雙臂扛金箍棒的神態,吐槽“美猴王的精氣神沒了那就是個傻猴。”

再是“語錄”:

我很少對一些有關西遊的作品發表觀點了。

一千個觀眾心目中只有一個美猴王。

最後是“說謊”:

2016年2月,他在微博上回答網友提問時寫道“當年拍攝《西遊記》沒有替身,再難再苦的戲,都是親自上”。

早在2014年,《西遊記》的攝像唐繼全就在微博上說過,《西遊記》前25集中絕大部分鏡頭都由六小齡童完成,特別情況下會有人頂替。

2016年11月,六小齡童在微博上宣傳新書《六小齡童品西遊》:購買此書的讀者將獲贈我親筆簽名的猴緣照片。

六小齡童在多個場合講述“猴緣”背後的故事:見到這隻猴子時,它正在山上跑來跑去,猴子主動跟我敬禮,這是自己最大的榮譽

大聖只想當一隻潑猴

然而在照片的背後,這隻猴子的腿上拴著鐵鏈子。只要一接到指令就會敬禮。

六小齡童還將自己裝在套子裡,但大聖的“信徒”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

2015年央視《開講了》現場,一名初中生直言不諱:不喜歡《西遊記》這樣古老的、已經過時了的作品。

六小齡童怔住了,他回答:“這不可能是初中生,

全國我去過一百多箇中學,沒一個人問過這個問題的。

- 03 -

在很多70、80後觀眾的世界裡,86版《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既有大鬧天庭的灑脫,對師傅的忠誠,也有對弱小者的保護,符合人們對英雄的最大定義。

這些觀眾覺得,六小齡童演繹的大聖最完美,最經典。“他就是孫悟空。”

在黃渤演繹新版孫悟空的時候,有網友評論:這不是真實的孫悟空,怎麼會這麼醜?

有家長吐槽,孫悟空面目猙獰咬驅魔人,把孩子都嚇哭了。

有觀眾看到惡搞版的“孫悟空”視頻,會大罵“孫悟空不是你能侮辱的!”

大聖只想當一隻潑猴

戲裡戲外,人們將大聖一步步推向神壇,將其視作自己的人生偶像。

他們期待六小齡童能完美演繹孫悟空的人生。

當大家發現兩者差別越來越大,人們會失望、不滿,甚至會因為曾經自己的過度崇拜而感到更加憤怒。

大家不知道的是,“偶像”的官方釋義是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

雕塑向來易碎,神佛都在走下神壇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