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行業升級方能助推城市“更新”

防水工程作為建築工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城市進行改造、更新的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當前,行業存在的種種瓶頸問題事實上阻礙了城市更新的步伐。因此,行業轉型升級,助力城市更新刻不容緩。


防水行業升級方能助推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概念起源於19世紀中葉,興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戰後,曾經繁榮的各大城市中心城區開始衰落,基礎設施及房屋年久失修,生活環境趨於惡化。面對這種整體性的城市問題,西方許多國家紛紛開始了一場城市更新運動,對城市基礎設施、既有建築、生活環境等進行改造。當前我國城鎮化雖仍在推進,但國內很多城市也面臨著老舊住宅亟需翻新、既有建築面臨節能改造的課題。

政策加持城市更新持續推進

據國家統計局和住建部的數據:我國1980年~2000年建成的老舊小區住宅建築面積達80億平方米。當時管理體制不健全,經濟條件有限,建設項目存在許多問題和漏洞並遺留至今,因此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都存在著城市外圍地段建築新、質量好,而中心地段人口大量聚集、建築密度較高、建築質量差且基礎設施陳舊落後等問題。

同時,我國既有建築存量大,老舊城市住宅室內舒適度不高,建築整體耗能指標相比於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左右。面對全球範圍內的能源短缺問題不斷凸顯,國內能源短缺問題不斷顯現的現狀,既有住宅改造及城市更新已是刻不容緩。

正因如此,國家相關部委和各地方相繼出臺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到要“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則進一步細化要求“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將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僅2018年就將開工580萬套。部分地區相繼跟進表態,啟動新一輪的城市更新項目。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於4月發佈《關於深入推進“三舊”改造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進一步優化了“三舊”改造政策,規定涉及“三舊”改造的供地,除了政府收購儲備後再次供地的,其餘供地可以協議方式出讓。深圳發佈的《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推算,深圳未來舊改和城市更新市場規模在數萬億。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張力威就曾表示,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和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房地產正從新建、開發、交易為主的市場,逐步轉向以存量房交易為主的時代。與此同時,城市中心尤其是一線城市中心新增土地已經處於極度稀缺的狀態,城市未來的發展需建立在對現有建築的升級改造更新之上,城市更新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

城市更新需要好防水材料、過硬施工

建築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過程中,自然也需要進行適當的翻新和修整,這在為防水等行業提供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更新不僅要對建築物等硬件設施進行改造,也應對各種生態環境、文化環境、產業結構、功能業態、社會心理等軟環境進行延續與更新。也就是說,在修復的過程中,應當採用節能環保企業製造的綠色優質產品。

但目前,防水行業擁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不足1/3,產能利用率更低於60%,市場被大量的假冒偽劣、“非標”產品所佔據。工藝落後、節能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和一些製假販假的企業蠶食著正規企業的生存空間和企業聲譽。

不僅如此,這樣的企業,通常採用質量等級較低的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違規加入再生材料或其他添加劑,降低了防水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長期耐久性能。如果這類防水材料加入到城市修復的工程中,恐怕不但起不到“更新”功能,反而會擴大滲漏的範圍,使得城市陷入“越修越舊”。

此外,城市更新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城市中的居民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一個市政設施、居民小區處處滲漏的城市顯然不能稱之為宜居,應儘快進行修補。在防水行業內素來就有“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的說法,可見施工對於防水工程質量好壞的重要性。由於防水工程的特殊性,對於不同部位、不同材料都有不同的施工方法,只有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才能為建築穿好“外衣”。

專家表示,滲漏水維修的技術難度遠比正常防水施工要求高,工作人員除了精通防水專業技術外,還要全面掌握房屋結構、各種相關材料性能、相關建築施工工藝等知識,不但需要對地下、屋面、保溫、防水等各方面都要了解和掌握關鍵防水技能的專業人才,也離不開經驗豐富的診斷工程師作為防水技術支撐。否則,就很容易出現“屢修屢漏”現象。

一位安徽合肥的網友就曾在網上發帖稱,自家房屋在老舊小區改造後又出現了滲漏現象,重新維修後不但沒能解決問題,滲漏甚至更加嚴重。一次又一次的漏水,一次又一次維修,不僅帶來了經濟損失,也增添了不少生活上的煩惱。

助力城市更新行業也需升級

從防水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及已完成的老舊小區和既有建築等改造情況來看,防水企業若是想抓住城市更新帶來發展新機遇,擴大市場規模和佔有,必須要在生產和施工等方面下苦功。同樣地,政府有關部門如果想讓城市更新真正達到節能減排、舒適、宜居,那麼也應在防水材料、施工企業的選擇以及後期維護上多用心。

首先,防水企業應加大投入在產品研發創新、生產設備升級改造,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淘汰落後的工藝、產品,抵制“非標”產品。品質優異的產品是維修改造的基礎,只有“非標”產品從工程市場上逐漸消失,防水工程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其次,對於防水工程來說,施工的水平也十分重要。好的材料要想充分發揮作用,也需要標準化、規範化的施工。因此,有關施工企業應形成施工培訓制度,讓工人掌握防水材料性質、建築不同部位防水需要,以及各種施工方式,培育具有專業精神的工人。由專業的工人進行施工,不論是老舊小區防水改造還是其他類型的防水施工的品質都能得到保證。

此外,防水材料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防水材料經過雨水、光照、風化等環境作用,會出現老化現象。如果沒有及時對防水層進行處理,則會使房屋產生滲漏問題。因此,即便是對建築或是老舊房屋等進行防水改造後,政府有關部門也應當重視後期的維護和管理,保證滲漏現象不再發生。

中國建築防水協會秘書長朱冬青曾說,“既有建築屋面翻新市場目前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政府並未建立完善的招投標、監理、審批和工程驗收制度,也無對應的施工標準和設計規範等要求。希望政府能將其納入監管範疇,像管理新建建築市場那樣去管理翻新市場。因為這個市場關乎民生,需要政府、協會和企業等各方去共同培育、開發和規範”。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也曾表示,當前,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已成為我國城鎮化的重大發展方向。與新建建築相比,既有建築改造受到條件限制,改造難度大、相關標準、技術、政策、產品、機制等各方面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既有建築改造需要得到主管部門的持續關注,以及學術界、企業界等社會各界的多方努力。

正因如此,抓住發展新機,助力城市更新,防水行業也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在科研、培訓、標準制定等方面多下苦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