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軍唯一傳人,花甲之年上戰場,從小兵升大將,撐南宋半壁江山

南宋都城在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偏居東南一隅之地,南宋的江山也沒有什麼大氣象。岳飛因為他的“岳家軍”的傳說而聲震大江南北,又因為他的忠義把當時南宋朝廷裡那些穿著光鮮亮麗,一點事情都不會做的官員比了下去。按道理說,每個朝代亦或是每個君王都會有那麼幾個比較中用的文臣武將,就不說人人都能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供他驅馳,那麼也不可能一個都沒有吧。事實上,南宋朝廷還真的拿不出幾個像樣的人,武穆之後,再難武穆。

岳家軍唯一傳人,花甲之年上戰場,從小兵升大將,撐南宋半壁江山

有一個人名叫畢再遇,他不算是什麼舉世聞名的名將,但是放在南宋那一幫唯唯諾諾的臣子中間,他算是能繼承嶽武穆遺風的一位將軍。

畢再遇是畢進的兒子,畢進何許人也?是跟了岳飛轉戰大小戰役的一位將軍,最後因功勞當了個武義大夫。畢再遇也沒有參加科舉,文舉沒參加,武舉也沒有。那當官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就憑一個武義大夫,也不是什麼達官顯貴,不可能拼得上爹。他是因為“恩蔭”而做的官。這個“恩蔭”是什麼特殊的進身之階嗎?並不是,這是朝廷對有功之人的嘉獎。你想啊,你做皇帝,就算是你想用什麼人就用什麼人,也得把面子工程做好,把大眾的心籠絡好,畢竟關鍵時刻能為你效死命的不是那些被你寵上天的人,而是真正具有忠肝義膽的人,而這些人通常都是耿直boy,不會講臺面話,不招人喜歡。所以呢,即使畢再遇因為父輩的功勞而得到了在朝廷任職的機會,卻始終就是個不尷不尬的官,有口飯吃。

岳家軍唯一傳人,花甲之年上戰場,從小兵升大將,撐南宋半壁江山

這對於有抱負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畢再遇就醬紫在不尷不尬的位置上當了基本上是一輩子(到他59歲,才得以重用。而他總共活了70歲)不尷不尬的官。而這個不尷不尬的官具體叫什麼,是幹什麼的也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它屬於侍衛馬司管。感覺是跟弼馬溫似的。

岳家軍唯一傳人,花甲之年上戰場,從小兵升大將,撐南宋半壁江山

1206年,畢再遇59歲的時候,皇帝下詔決定北伐,伐金。不知道皇帝怎麼想起他來了,派了個叫郭倪的將軍領頭,畢再遇和另一位叫陳孝慶的將軍做郭倪的副手。畢再遇想遴選一個先鋒隊,金人消息很靈通,等郭倪派給他人組隊的時候,金人就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畢再遇決定改變策略,出奇兵。畢再遇和陳孝慶在這一隊將士出兵前,先給他們做好心理鼓勵和戰前動員工作。給他們各自安排好任務,相互配合,攻下了泗州東城,要想完成任務拿到積分升級,還需要攻下西城,其他的將領覺得之前攻打東城的策略挺好,就想直接再用,畢再遇卻直接拿了將旗,跑到西城下大喊,“我是朝廷的畢將軍,你們本來都是我大宋的子民,如今飽受幾人奴役,我大宋朝廷不會忘記你們的,來解救你們了”。兵不血刃,拿下泗州東西兩城,成功升級通關。

岳家軍唯一傳人,花甲之年上戰場,從小兵升大將,撐南宋半壁江山

這次北伐讓年屆花甲的畢再遇一舉成名。此後南宋大小戰事,都可見畢老將軍的身影。

客觀來說,這也並不是什麼奇謀巧計,但是卻在當時的南宋有很重大的意義,可見南宋敗仗太多。而且畢再遇和其他風流人物相比,也並沒有哪裡特別出彩,只能說當時時代的悲哀,畢再遇將軍也只能算是時代英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