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半的豬都養在中國 “豬臉識別”帶來養豬新操作

食槽前,一頭正在進食的豬看上去與往常沒什麼不同。

但養豬場配置的豬臉識別算法捕捉到了它的異常,關聯它的生長、免疫、實時身體狀況等信息後,通過神農大腦在第一時間找到這頭豬身上的異常之處與原因,並通知飼養員對症下藥。

全球一半的猪都养在中国 “猪脸识别”带来养猪新操作

(飼餵機器人與伸縮式半限位豬欄)

20日,在JDD-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正式發佈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神農大腦就是該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據悉,該方案能幫助大中型養殖企業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節省飼料8-10%,縮短出欄時間5-8天。不完全統計,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應用這一方案,每年至少可降低行業成本 500億元。

全球一半的猪都养在中国 “猪脸识别”带来养猪新操作

全球一半的豬都養在中國,但美國豬肉更便宜

“全球一半的豬都養在中國,”在JDD-2018京東數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德發說到,中國每年生豬出欄量大致在7億頭左右,“也就是大約2個人就要吃掉1頭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市場全年出欄量大約為7億頭,按照生豬平均價格15元/公斤、出欄體重115公斤計算,我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高達1.2億元。但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我國前五大養豬企業2017年的市場佔有率總計僅5%左右,行業仍舊處於非常分散的狀態。

全球一半的猪都养在中国 “猪脸识别”带来养猪新操作

這種分散狀態直接導致了我國的養豬成本比美國高,“在中國養一頭豬的錢,在美國能養兩頭。”李德發說,美國豬運到中國來賣,加上運費價格也比中國豬便宜。

在中國,生產每公斤豬肉的飼料是美國的兩倍、人力成本是美國的5倍。並且,豬隻體重測量繁瑣、疫病健康情況難監測、人工投餵導致浪費等問題都廣泛存在於分散養殖中。

“豬臉識別”帶來養豬新操作,未來豬豬有機器人伺候

在中國農大與京東農牧聯手打造的“豐寧智能豬場示範點”,一個機器人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在豬舍四周巡檢,豬舍裡的氣體、溫度、溼度都通過這個機器人傳回控制中心,以此來調整豬舍的風速、溫度。

此外,這個機器人還能通過“豬臉識別”看出一頭豬有病沒病、吃了多少,而目前,妊娠母豬是這個機器人的“重點照顧對象”。

全球一半的猪都养在中国 “猪脸识别”带来养猪新操作

這個機器人背後,就是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

“京東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通過整合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和神農系統(SaaS),獨創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先進設備,打通了養殖全產業鏈。”曹鵬介紹到,這個方案能幫助大中型養殖企業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節省飼料8-10%,縮短出欄時間5-8天。不完全統計,如果整個中國養殖業應用這一解決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業成本 500億元。

方案是怎麼作用的?神農大腦是重要一環。發佈任務給飼養員、控制物聯網設備執行任務、收集環境參數進行統一管理與分析,自動對風機、水簾、暖氣等設備進行調節……都是它的任務。

全球一半的猪都养在中国 “猪脸识别”带来养猪新操作

比如,對不同生長階段、個頭不同的豬隻,神農大腦通過控制飼餵機器人、智能伸縮豬欄等設備,精確控制飼餵量,並杜絕了豬群中稱王稱霸、多吃多佔等情況,讓那些受排擠的豬可以正常進食。

其次,農業級攝像頭、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伸縮式半限位豬欄等,幫助準確記錄每一隻豬的實時信息,並保證每一隻豬可以合理進食保持較為標準的體型,提高豬場的整體科技性。

最後,神農系統(SaaS)通過規範、標準的任務流程和指令發佈取代人工決策,避免決策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