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互聯網農業”應該要如何做好?

農業是國計民生的大事情,也是幾千年來國家的立業之本。在當今互聯網盛行的時代,互聯網似乎成了無所不能的利器。“互聯網+農業”大潮已起,農業互聯網即將時代到來。這是因為農業具有市場空間大、產業落後、信息不對稱、大規模分散的用戶、交易環節較長、交易成本高等特點,更適應用互聯網改造和提升效率。那麼現在互聯網農業應該怎麼做呢?

對於“互聯網農業”應該要如何做好?

首先,現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糧食供應量充足,人們人們追求生活品質也逐年提高,這就給優質農產品帶來了很廣闊的市場空間。

對廣大農民而言,互聯網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生產方式,播種、施肥、除草、打藥、採收這一套流程現在非常成熟,而且機械逐漸代替人力,在生產端互聯網並不能出多大力。對消費端而言,最大的痛點是能以低價買到健康無公害的農產品,最好能追溯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互聯網技術恰好能實現這一點。種植戶用圖文形式記錄作物的生長過程,銷售時生成打印二維碼貼在包裝上,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吃得安心。除此之外,互聯網將農戶與各地的消費者連接起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農戶增收,消費者省錢。

對於“互聯網農業”應該要如何做好?

個人認為,做互聯網農業的主體需要是具備一定實力的有電商運營實戰經驗的企業,選擇具備一定產業基礎的農產品來操作。企業做好產品包裝、定價、品牌營銷和推廣,不僅限於網絡,實體店鋪傳統商超批發市場全渠道來做,農產品源頭做產品標準和規模,以滿足持續穩定的貨源供應。

對於“互聯網農業”應該要如何做好?

總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下,這個時代一定屬於有互聯網思維、敢於創新、懂產業鏈,對於互聯網農業,我更傾向於是農業互聯網,把互聯網作為農業的一個出口,不能不嘗試,但也不能過分倚重,沒有互聯網經驗或者不具備現代企業管理概念的企業,切勿盲目參與到互聯網農業當中,明確講,不要輕易做農產品電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