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萬物聯網,萬物皆數的大數據化,一人一IP的5G時代即將來臨

數據被稱為信息時代新能源。各大企業都掌握著大量的數據,某些數據分析師宣稱:如果可以實時、精確的捕捉一切數據,並且有足夠高效的算法與儲存設備,為用戶畫像,洞察其特徵,具有“讀心術”功能。大數據可以分析並解決一切問題。

“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大數據並不是無所不能的。

一,發現行為模式的DNA,預測客戶將發生的動作,大數據有其侷限性。

比如你通過手機訂機票,就會推送相關目的地的酒店,餐飲,旅遊相關服務的黃頁。

“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爆發》作者巴拉巴西據此認為:依據泊松分佈規律推斷,人類行為93%是可以預測的。識別客戶需求偏好,開展個性化服務做到“應時應景”、“想睡覺送來枕頭",這有利於提高營銷效率、客戶感知。

“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千鈞一髮》劇照

但是所思不完全就是所想,客戶的重複行為,有時候並非是最滿意選擇非。

舉例說一說頭條的服務。基於大數據的"千人千面"的推薦機制是頭條特色,按讀者所好分發信息的服務固然好,卻容易形成"信息的孤島效應"。

好比按你所需,天天配好一桌飯菜,比天天點菜方便快捷,懶人嘛,有現成的,何必去費勁?但是一月都吃相同口味的東西,偶爾送點新鮮不更好嗎?

平臺把用戶限制在其喜歡的東西里,貼心的推送服務,變成平臺覺得我想看什麼就推什麼,失去看更多有價值信息的機會。水煮魚我喜歡,紅燒牛肉也不錯的。可見大數據有其侷限性,不能很好滿足用戶求新求變的需求

“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二,不能“算”出客戶的創意和想象,大數據來源於現實,再智能也無法替代客戶思維,產不出創新與自由的思想

那些放縱不羈愛自由的藝術家,怪才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創造力會被近乎完美的數據收集鎖死,靈感會枯竭,很難出現天才的作品。你能指望寫作機器吟唱出動人心魄的篇章嗎?巨量的數據產生不了偉大的發明。

大多數公號上流行的爆文,幾乎都有固定的模式,按市場需求打造的具有商業價值的網文,幾十年後還能成為經典,流傳於世嗎?

三,大數據無法預測毫無先兆、超越人類認知極限的事情。

大數據在處理人類情感、社會關係、前後關聯等問題的時候,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巴菲特說,模糊的正確勝過精確的錯誤。迷信工具手段,越是試圖精確描述,就會迷失在無窮的細節中。

股市風雲變幻,再精準的數據分析,也無法阻止通常被稱為“黑天鵝”事件的發生。

“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四,無所不在的大數據收集,還存在隱私洩露風險。對消費者而言,在享受服務和消費的同時,被收集相關數據,並被"畫像"。人幾乎是透明的,無所隱藏。作為工具,能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由於市場對大概率價值的取向,使小眾人被岐視忽略,造成不公平。如有家族史病的人群被保險公司拒保。

電影《千均一發》講述了,大數據應用產生的基因岐視故事。一個人一出生就被貼上標籤,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沒有意外,沒有驚喜,這預先量身訂製的人生,看上去完美,但失去了"你就是你",無限的可塑性,那和機器人有什麼區別,一眼望到頭的人生,還有意義嗎?

“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千鈞一髮》海報

片中,傑羅姆竭力幫助文森特實現太空夢,他告訴文森特 “I only lent you my body,you lent me your dream”.套用這句話,完美的大數據技術,只能數字化一個人,卻不能描繪出夢想的顏色,和人類與生俱來的仰望天空的心啊

“讀心畫像”的大數據,並非萬能的,它描繪不出夢想的顏色

古人幻想有千里眼,順風耳,而今有天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越發達,人類並不一定更自由。人人都是時代的奴隸,寫到這兒的時候,屏慕上跳出一行字:放開那部手機吧,使用已經超過六個小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