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拉理」食品谣言 何以泛滥?

各类食品谣言屡次泛滥成灾,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大问题。

「说事拉理」食品谣言 何以泛滥?

为此,专家建议,建立有效的食品信息交流机制,全面宣传包括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以及食物搭配等在内的食品信息。

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就标准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然应该是食源性疾病,而不是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食源性疾病并没有被相关部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对于政府来说,舆论压力大的问题才是重点。

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现实生活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事例通常引起民众高度关注。

其实,只要按规定使用,就是安全的。过量使用当然是不应该的,但不能因为存在过量问题,就把“脏水”和“小孩”一块泼掉。

人天生具有新陈代谢功能,吃进一点食品添加剂是不会造成损害的。无添加的有机食品产量很低,不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方向,粮食安全摆在第一位的是食品供应。

食品信息交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消费者不断接收来自主流媒体、身边亲友的各类消息,现在又多了互联网和自媒体。

互联网和自媒体经常传播食品方面的负面信息,使消费者产生了“中国的食品不安全”的感知,乃至恐慌。有社会学家认为,这些不科学的信息带给消费者的伤害远远大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很大的问题,消费者得到的大部分都是误导的信息。

我国针对谣言有相应的管理条例。

辟谣是必要的,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要让谣言没有生存空间,提高民众的谣言识别能力需要一个过程。

我国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有好几个,只有市场监管总局下面的一个处分管风险交流,其他部门都没有。

也有一些学术团体做科普宣传,但与百姓需求、自媒体的力度相比差距太大。

建议将单纯的风险交流转变为广泛的信息交流。风险本身就是负面的,人们可以接受坐飞机的风险,但不能接受食品的任何风险。零风险在食品和其他事物中一样,都不存在。

食品信息交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要有机构、资源、投入,相关方面都要参与交流。

(高风堂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