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10萬+的套路很高級?NO!民國編輯早就把這些套路玩溜了

靠粉絲掙錢、為流量打擦邊球,八卦、色情、奇聞軼事,什麼博點擊寫什麼,還被人評價為:“天天不忘處女膜,時刻想到生殖器”。你以為這說的現在的新媒體?

其實民國的編輯們也都是這麼幹的

接下來你將看到:

民國的新媒體”靠什麼掙錢?

民國的新媒體怎麼提高點擊量?

“民國的新媒體”靠什麼掙錢?

如果把大的報紙比作官方媒體的話,那“小報”的定位就跟如今的新媒體差不多。大報可以通過

刊登廣告來掙錢,而發行量決定了小報的收入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民國小報的形式和盈利方式跟新媒體幾乎是一個套路:點擊率越高,錢越多。

所以追求10萬+這種事在民國就有人在做了

如果從誕生於1897年6月第一個民國小報《遊戲報》算起,到1952年11月最後一個小報《亦報》停刊。

在這短短的半個世紀裡,民國小報的數量竟然達到

一千多種!它們以消閒趣味性為宗旨,短小精悍深受市民階層的歡迎和喜愛。

民國的新媒體跟如今的新媒體一樣,盈利變現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須要刊登符合市民閱讀興趣的八卦新聞或奇聞逸事,只有極大地滿足了人性裡的獵奇心,才能賺得金錢滿缽。

新媒體10萬+的套路很高級?NO!民國編輯早就把這些套路玩溜了

對丁玲同性愛的嘲諷

雖然現在被稱為“小資”是一件有點害羞又心中暗爽的事,但民國時代,“小資產階級”更多是指上海之類先富起來的城市裡手頭有一點閒錢心態卻還很庸俗的普通市民。

對於他們來說,什麼深度調查、國家道路,都沒有哪個明星當了第三者來得有趣。

民國新媒體的內容選擇也很符合現在新媒體業“內容垂直”的策略。

社會名流

影星歌星成為他們追捧的對象,他們的花邊新聞更是爭相報道的內容,誇大其辭捕風捉影是在所難免的。

同樣,隨手打開微博熱搜榜,排名前六位的都是娛樂明星的生活八卦,看來一百多年來讓人喜聞樂見的話題一點都沒變。

新媒體10萬+的套路很高級?NO!民國編輯早就把這些套路玩溜了

不過新媒體也不是毫無價值它還會揭露社會黑幕。

比如,電車賣票揩油三塊揭秘、大報騙取廣告費可恥、學校招聘騙學費大曝光,這些行業黑幕能夠被揭露都是小報的功勞

新媒體的存在為大家指點迷津,把社會上的“秘密”一一宣佈出來,讓人們增長了見識,減少了被騙的幾率。

當然,他們對於社會黑幕淋漓盡致的發掘既有真實的一面,也有譁眾取寵的心態,但是不管他們初心如何,畢竟為人們開掘了社會的另一面

現在人們對於黑幕揭露類新聞的關注度仍然很高。

五星酒店不換床單、揭秘網紅直播產業等行業內幕的揭露,都曾被新媒體平臺打造成爆款新聞。

民國的新媒體怎麼提高點擊量?

“罵”和“花”是小報提升關注度的兩大法寶。

“罵”就是“對罵”,民國的新媒體經常刊登對罵性的文章來吸引大家的注意,提高知名度。

“花”就是花邊新聞色情文學,迎合讀者的級趣味

這當然也是有策略的

比如一份小報的銷售量經常處於一二千的水平,久久不見起色,編者就會增加色情內容

銷售量立即增高

而當銷售量增至差不多五六千時,就開始有被政府取締的風險了,這時就要自動調整,開始減少色情的內容。

這種打擦邊球的能力,放在今天,也是運營的基本素養

新媒體10萬+的套路很高級?NO!民國編輯早就把這些套路玩溜了

在這一點上,民國的小報和現在不少淪為標題黨的新媒體,還真是可以惺惺相惜一把。

每個藏匿在微信家庭群的少年,都一定見過以下分享:

《驚!他插進去一整夜沒拔出來,差點出人命!》,講的其實是沒拔充電器引發的火災;《高潮來臨,男女興奮過度不知所措!有圖有真相》,報道了遊客圍觀錢塘江大潮;《光天化日少男少女大力揉搓敏感部位》,打開是一張中學生做眼保健操的圖片。

從這些經典案例看,新媒體對“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把控力,和民國時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民國新媒體之間的競爭激烈,血雨腥風指數絲毫不亞於現在的自媒體行業,提高銷量與自媒體提升點擊率的手段也幾乎相同

它們大肆宣揚暴力黃色事件,製造駭人聽聞、

刺激公眾情緒的吸睛標題——兇殺案和妓女生活是他們最樂於刊登的內容

今日的網絡爆款內容,最炸裂的仍然是戲劇性的死亡事件或某某明星出軌。

新媒體10萬+的套路很高級?NO!民國編輯早就把這些套路玩溜了

清末廢除

科舉制度,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文人理想頃刻崩塌

他們為了生存,只能轉行去教書賣文或者辦報

因此,創辦以消閒娛樂為目的的“新媒體”或者為其供稿,成為傳統知識分子新開闢的生計手段。

如今,新媒體自媒體做的好的編輯都說自己是“自由職業者”、“自由撰稿人”。

民國時期,各大城市中的小報利潤很可觀,它們的創辦者自然能生活優渥

例如有超大流量的《晶報》,它的主編余大雄,不僅有固定收入,還經營了一家茶葉公司,據說每日的生活就是玩一玩古錢,收一收古書。

新媒體10萬+的套路很高級?NO!民國編輯早就把這些套路玩溜了

《晶報》CEO餘大雄

給《晶報》供稿的包天笑,每期只要交稿三篇,每月收入就高達

80多塊錢

當時的物價是1塊錢就可以在北京請吃一頓涮羊肉了10塊錢就可以在上海石庫門租一層樓有自來水還有電燈80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2000元人民幣

這個稿酬水平,在當下北上廣的新媒體行業,絕對算是一份“有尊嚴、有競爭力的薪資”

但是,80%的財富只由20%的人創造。

由於競爭激烈,大部分的編輯還是處於生活窘迫難以維持生計的狀態,僅能在貧困線上掙扎度日

,希望不要被政府消滅掉。

專寫偵探小說的孫了紅,就承認他寫小說只是為了討一口飯吃,所以在他的稿件袋上寫了五個字“為了肚皮袋”,還戲稱自己的稿件袋是一個“討飯袋”

不僅如此,很多編輯還被正經的文人看不起,被嘲笑為“文丐”“小說匠”

媒體業算是一種名義上的“知識密集型”,事實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新時期以來,無論是傳統報業還是新媒體編輯,大家的薪資水平,都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

X城X聯X聘上,“年薪80萬招聘新媒體總編”、“招95後小編年終獎百萬”等信息一刷十幾條,以百萬年薪招聘內容運營的公司也並不罕見。

但是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7年,新媒體崗位的平均薪資僅為7.75K,不但毫無尊嚴,還拖住了北上廣“平均工資”的後腿。

1937年以後,由於戰爭的影響,小報一度絕跡

在上海徹底淪陷之後,小報又陸陸續續出現。它們雖然依舊以妓院、舞女等色情花邊新聞為主,但也會刊登一些與戰爭形勢和社會狀態相關的文章。

表達它們對於時局的關心,和對於未來的憂慮。

1949年之後

小報幾乎銷聲匿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1.洪煜著:《近代大眾傳媒與城市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楠:《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研究一種綜合的文化、文學考察》,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孟兆臣:《中國近代小報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覺得文章很好,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