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妃嬪經期都是如何隱晦的暗示皇帝,今日無法承寵的呢?

為什麼古時的皇帝需要這麼多女人充盈後宮?我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女人有“大姨媽”,如果一夫一妻的話,總有那麼些時刻不方便的吧?但是皇帝是天子?他總歸是不用剋制自己慾望的啊。

古時妃嬪經期都是如何隱晦的暗示皇帝,今日無法承寵的呢?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皇帝喜歡的妃子剛好來了月事,無法侍寢怎麼辦?直接告訴皇帝:老公,我親戚來了,你忍忍吧!這麼直接的表達在宮廷中是不被允許的!因為,皇帝會覺得,言語粗鄙,明顯的拒絕傷了他的自尊,壞了他的“性致”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含蓄內斂”的語言行為風格就用上場了,各個朝代,都有各種方法比較隱晦地告訴皇帝:我來大姨媽了,親愛的你先翻其他姐妹的牌子吧!


古時妃嬪經期都是如何隱晦的暗示皇帝,今日無法承寵的呢?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方法是什麼:唐朝著名詩人王建曾寫過一首《宮詞》詩:“御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其中的“入月”,就是指宮女來月經。


古時妃嬪經期都是如何隱晦的暗示皇帝,今日無法承寵的呢?


所謂的“秘奏”,其實就是做記號,那到底是怎麼做記號的呢?

丹注面目

《史記》中記載,早在漢朝的時候,就有“以丹注面目”告訴皇帝來了月事的做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無論天子還是諸侯的大小嬪妃,哪個女子來了月經侍寢,她不能直接說,而是用紅顏色在臉上做個標記,讓安排侍寢的女官看到,那個女官就會告訴皇上,或者安排別的妃子補位,這流程還算是順暢。


古時妃嬪經期都是如何隱晦的暗示皇帝,今日無法承寵的呢?


金銀戒指

除了“以丹注面目”,后妃宮女在月經期間還有戴戒指的做法,那也是一種記號。據《三餘贅筆》記載,漢朝宮女們在月經來潮或者懷有身孕時,往往會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意思為“經戒之”,表明月經期間戒除性行為,是一種警示標誌。據說,據說漢朝的後宮女子每當來月經或者懷孕時,就在左手戴一枚銀戒指;如果被皇帝臨幸了,則會賜給金指環,戴在右手上,然後負責記錄的女官就會根據這些記號,記錄侍寢的日子,以備記錄受孕。

《唐書》記載說,唐朝的後宮佳麗在“進御君王”之前,要結過女史的登記和安排。這時候,戴銀戒指說明可以侍寢,戴金戒指說明來了月事不方便,女史見到就不安排她陪寢了。


古時妃嬪經期都是如何隱晦的暗示皇帝,今日無法承寵的呢?


紅繩綢帶

而到了五代時期,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朝代蒞臨:有的是在手臂上系根紅繩,有的是在腰間繫根紅綢帶,有身份地位的宮女則在居室門外掛上不同顏色的燈籠,凡此等等,意在提示皇帝注意別“闖紅燈”。

不過,有些皇帝頗為另類,寧願闖紅燈也不肯講究。據載,唐玄宗晚年獨寵楊玉環,楊貴妃在生理期間依然得接受臨幸。月經時還要同房陪寢,其方式只能用口或者用手了,但也不排除部分帝王“浴血奮戰”。


古時妃嬪經期都是如何隱晦的暗示皇帝,今日無法承寵的呢?


到了宋朝及明清兩朝,宮女來月經好像不再需要做記號了,而是直接告知主管女官記錄在案即可,金戒指已經蛻化為純粹的妝飾。這種禮儀方式的變化跟後宮管理制度的日趨完善,與皇權已受到一定的制約有直接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