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的孩子,身后站着的往往不是太在意成绩的父母

01

一位妈妈讲了这样一件事:

儿子在二年级时,期中考的前一天,老师发了一张模拟卷子。

晚上九点,妈妈发现了考卷,赶紧叫儿子来做题。

结果出乎意料,儿子错误百出,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对于一位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十分糟的成绩。

妈妈当场惊呆了。

孩子平时的成绩可不是这样的,她搞不清这究竟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好知识还是由于紧张的缘故。

一瞬间,几个念头闪出:

明天要考试了,还有这么多错误,这可怎么办?

如果不给他讲解、订正,明天能考好吗?

现在都十点了,再做完这些就太晚了,睡不好明天也没精神考试呀。

可如果让他带着考试不及格的阴影去睡觉,明天情况也许会更糟糕。

遇上这样的问题,我们通常会怎么做?

为了他明天少丢分,坚持今天让他把错误全部订正后再睡觉,还是觉得不要太在意这一次的考试成绩,让他休息好,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明天的考试?

当时这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她很冷静了下来,决定让孩子先去睡觉。

妈妈对儿子说:"这份卷子没做好,是因为时间太晚太赶了。这说明不了什么,别担心,你平时不是都挺好的吗?咱们先好好睡一觉,就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等考完以后再补也来得及,不怕。"

儿子安安心心睡觉去了。

第2天, 儿子带回了数学试卷,上面是大写的"优",总分只丢失了两分,发挥得特别好。

前后两天的考试结果,竟然相差这么大。

为他的考试焦虑时,得到了一个"不及格",不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结果孩子反而拿到了"优"。

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还是他真正的学习状态,孩子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结果也就大大不同了。

学习好的孩子,身后站着的往往不是太在意成绩的父母

02

我的朋友A是一位非常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妈妈。她认为孩子该拿100分就不可以只得98分。

她有一位乖巧的女儿,平时作业、小测成绩都不错,可每逢大考,女儿就发挥失常。

说来奇怪,考试当天女儿通常就开始肚子痛,越是大考,痛得越厉害。而每次考试结束,病又奇迹般地好了。

高考的第一天,A的女儿肚子痛的毛病再一次严重发作,在考场上呕吐了三次。

原本有望上本一的孩子,最终委屈地上了三本。

学习好的孩子,身后站着的往往不是太在意成绩的父母

这究竟是什么怪病?其实这并不是病,而是紧张带来的一种应激反应。

原来,一个人的紧张,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不适感,严重时还会由于暗示的作用,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例如,潜意识里担心自己出错,很可能就在无意识中带出一些不利于自己结果的行为或状况。

这种状况通常可以掩盖失败的真正原因,获得一种自我安慰。

就像A的女儿,因为妈妈过分在意成绩,平时不允许她出差错和丢分,导致她过分紧张,产生了强烈的身体反应,以此来逃避妈妈的责怪。

我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我生病了。

在潜意识的暗示下,她真的生病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庭里,家长越是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考试的分数往往越不尽人意。

家长如果过分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会结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引起孩子对考试的紧张和恐慌情绪,发挥失常。

如果基础不踏实加上情绪不稳定,成绩就会忽上忽下,如同过山车。

学习好的孩子,身后站着的往往不是太在意成绩的父母

03

学习成绩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一个参照标准,但并不等同于孩子实现的学习水平。

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掌握的知识、临场发挥、出题的范围和难易对等度等等。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真正学到了什么上,而不是他得了多少分。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那些学习越好的孩子,父母对他们学习成绩越不在意。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017年年底,一位735分的清华学霸分享的8条忠告被疯狂转发。其中第一条忠告是关于分数的: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所以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去。

我的经验就是: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

在她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是波澜不惊的。

学习好的孩子,身后站着的往往不是太在意成绩的父母

04

当家长把学习成绩变成孩子的唯一标准以后,孩子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如何快速提高分数,而不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该积累知识的时期做好积累。

基础不扎实,即使短期内为了应付考试,千方百计地、有针对性地做题,提高的只是目前的成绩,长期而言,是在牺牲正常的学习,导致基础不扎实。

这无异于拔苗助长,你会发现越到后面,孩子越是前进乏力。

如果父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时,孩子就会因成绩不好而失去了价值感,甚至有些孩子就会因成绩不好而轻生,近来来这样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排名靠前,结果只能是少数人如愿,多数人失望。正因为这样,本来是好事的学习,在孩子心中就变成了一种痛苦和负担。

如果孩子成绩是家长的睛雨表,孩子就可能成为分数的奴隶。

有些孩子可能会为了拿到高分而想法去作弊;

为了不被家长责骂,偷偷改分数,养成不诚实的品行;

如果家长拿孩子的分数和排名当面子,在孩子的眼里还会形成自己是为了家长而学的想法。

他们或为了取悦家长或迫于压力,假装努力学习,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良习性。

这样的结果,真是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