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藥的前世今生,從干擾素到恩替卡韋

從我20多年前當醫生開始,抗乙肝病毒藥物就是目前的兩大類,即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但當時核苷酸類似物只有拉米夫定一個藥物,而且這個藥物當時非常昂貴,所以使用的人非常少,當時大部分的患者使用干擾素抗乙肝病毒治療,而現在呢,已經藥很多了,患者已經有更多的選擇了,還是來了解一下這些藥物吧:

抗乙肝病毒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干擾素α和核苷(酸)類似物兩大類藥物。

抗乙肝病毒指徵:無論 HBeAg陽性還是 HBeAg陰性患者,其治療適應證均為ALT升高, HBV DNA2000U/m(即10*4 copies/ml。如ALT正常,但肝組織學顯示 Knodell HAI4或≥G2炎症壞死時也應進行治療。

特別強調一下:無論代償期還是失代償期乙型肝炎所硬化的患者,都最好選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干擾素禁用於失代嘗期乙型所炎所硬化

1.干擾素,目前都是使用長效的干擾素:聚乙二醇幹抗素a(Peg-IFNa),每週1次,皮下注射。干擾素治療期間應注意骨髓抑制、感冒樣症狀和神經精神症狀以及自身免疫的表現。治療要注意這些絕對禁忌證:妊娠、精神病史、癇、酗酒/吸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償肝硬化、嚴重心臟病、腎功能不全、除肝移植外的器官移植後急性期、治療前粒細胞<1.0x10*9L,血小板<50×10*9/L。

干擾素因為要肌肉注射,使用不方便,副作用比較多,還有不能用於肝硬化失代償期的病人,所以目前使用就很少了。

2.核苷(酸)類似物,這一類藥物是目前最經常使用的藥物,因為服用方便,價格便宜,療效確切。這類藥物也分兩小類,即嘧啶類似物拉米夫定(LMV)和替比夫定(LdT);嘌呤類似物恩替卡韋(ETV)、阿德福韋酯(ADV)和替諾福韋(TDF),和新藥韋立得。這些藥物的共同特點是抗病毒作用強,不良反應比較少,口服用藥方便,患者的依從性好。缺點是 HBeAg的血清轉換率(即通俗講的轉陰率)低於干擾素的治療組,而只有通過長期持續抑制病毒複製才能實現阻止或延緩疾病進展的目的。所以一般服藥時間長,大於2年,而且隨著服藥時間的延長,耐藥性就容易出現了。其實綜合考慮療效,藥價,耐藥性,副作用,以及使用方便來說目前用的最多的是恩替卡韋。

上面說的抗乙肝病毒藥物的前世今生,對大家的抗乙肝病毒藥物的選擇應該有所幫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