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價值配不上片酬,是自毀前程的開始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網站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遏制影視圈追星炒星的不良傾向,嚴格控制綜藝節目嘉賓片酬,加大網絡劇治理力度。

對此,有不少聲音認為,加強監督的同時,也應該建立完善透明的演員市場環境,提高市場流通,增強新演員的就業機會,給行業注入“活水”。說起天價片酬,近年來,一直有呼籲要求增加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人群如教授、科學家等人的收入,減少演員收入。而且不少人認為,演員的天價片酬會誤導青少年,讓他們不肯專心學習,每天只想著整容當明星,不利於祖國的精神文明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曾鈁認為,不少明星演員不僅沒有為社會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甚至還素質低下、行為不端、出軌、緋聞層出不窮。與科學家推動人類、國家進步相比,明星演員的收入與其做出的貢獻嚴重不匹配。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2000多名受訪者進行聯合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95.5%的受訪者認為當下演員片酬過高,83.2%的受訪者認為演員“天價片酬”現象不合理,84.4%的受訪者支持出臺限制片酬條例。

作家吳思在《血酬定律》中寫道:“老虎為什麼不長翅膀?參考答案是:老虎自己很想長,也長出來過,但是造化容不下這種打破均衡的厲害東西。已經長出來的,地球無力支撐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只好絕了種。能夠活下去的,都是比較安分守己的,地球和其他物種撐得住的。”

這是一種均衡,也是一種收入與產出的對等。市場上,決定商品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價值,換言之,決定一位演員片酬的因素並非其名氣大小、顏值高低,而是取決於其憑藉自身才華、演技、努力程度等創造價值的能力。

站在經濟學角度分析,無論網絡劇亦或綜藝片,對消費者而言,售價越高消費量越少;對演員、編劇、攝像等職業工作者而言,投資額度越高則參與者越多。我們將前者視為“需求曲線”,將後者視為“供給曲線”,前者呈現出負相關性,後者則為正相關性,在市場的調節作用下,兩者將會逐漸調整到一個最合適的交叉點,視為“均衡點”。

作為投資者、製片人、導演等均希望能將“均衡點”價格調高,如果單純的選擇“降價促銷”,最終未必能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因為決定消費者需求的重要因素中不僅包括價格,更取決於作品本身的價值。故而欲想達到最佳的市場效果,單純的調整價格必然事倍功半,唯有確保亦或提升作品的價值量,方能收穫預期效果。

一部作品的價值量不僅取決於演員的演技,還需要編劇、攝影、道具、後期製作以及群眾演員的價值創造。在投資額度不變的情況下,明星演員片酬過高,必然影響到其他因素的投入與產出,如道具簡化、群演減少、後期製作水平降低等,此時雖然收穫了明星的人氣與影響力,但對於作品本身價值而言無疑是大打折扣,久而久之,“爛片當道”不僅會讓消費者失去耐心,更讓投資者血本無歸,也讓參與的演職人員口碑下滑,此時於明星而言,當創造的價值配不上高額片酬之時,雖可得一時之利,然終非長久之計。

經濟學中,貿易的概念告訴我們,發揮絕對優勢並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唯有發揮好每個人的比較優勢,做到均衡佈局有的放矢,方能實現利益最優。故而,作品好不好不在於主演的絕對實力,而在於所有演職人員創造價值的合力,以及消費者對作品的口碑與二次傳播率。

由此可見,與其視“限價令”為“仇敵”,不如視其為“治病良藥”,雖苦一陣子,卻能成就演職人員一生的事業,更促進了網絡劇、綜藝節目等視聽行業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