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前陣子,寫了幾篇關於漢服復興的文章,引來了一堆人的反對,看來,漢服復興之路,漫漫長兮而艱鉅。為什麼作為漢族自己正統的民族服裝,復興卻這麼難呢?

一直我都避開一個歷史問題而不談,然而今天要談的問題,就不得不提及這段歷史往事。

一個民族的服裝,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雖然處於變化當中,但每一次變化基本都保留著最基礎的元素,例如漢服的最基礎元素就是:交領右衽。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的外在體現,除非是受到外力的強烈打擊,否則民俗習俗和文化,是很難發生徹底性的改變。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而漢服就遭遇了這麼一次“隕石撞地球”式的改變,清入關之後,通過分析元的成敗原因之後,認為,要統治人數遠多於自己的漢人,就需要讓漢人無論從文化語言還是服飾,都要變成滿人樣式,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欲亡其族,需滅其俗。奉行“非我族者,其心必異”的理念。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清王朝實施了轟轟烈烈的“移風易俗”政策,鑑於語言文化,漢語傳承千年,其實用性遠遠高於滿語,基本無法撼動其地位,那麼怎麼施行理念呢?

清廷瞄準了服飾,服飾髮飾是最直觀區分民族文化特點的,它是一種視覺感官上的文化,於是轟轟烈烈的“剃髮易服”由此展開。清廷以“以別順逆”為口號,要求帝國所有臣民皆“剃髮易服

剃髮:以滿洲金錢鼠尾為標準,髮辮要能通過銅錢方孔方算

易服:原漢人自身服裝一律禁止,改為滿洲服飾,即長袍馬褂

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指引下,清廷製造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事件,這種餘波直到康熙年間才漸漸消停。清廷最後成功了,漢人變成了滿洲的樣子。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至此之後,孔夫子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敢毀傷”變成“金錢鼠尾”辮,交領右衽,寬衣博帶的華夏衣冠變成長袍馬褂,伴隨著清廷“文字”問題,隨著而來的,則是整個華夏文化的沉寂,再無科技、經濟、思想可言,萌發於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消失了,明廷神機營的近現代軍事武器消失了,明末自由平等思想也消失了,緊接著中國這條巨龍便沉睡了整整260年。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明末之後,華夏文明再不曾在世界上貢獻出自己的一點成果,無論是思想、科研、文化。清廷完全從精神文化認同層面征服了漢人,直到民國推翻了清王朝,在剪辮子的時候都還有很多漢人不願意剪辮子,認為褻瀆祖宗,不尊儒學。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那麼為什麼清王朝滅亡的時候,漢服卻沒能復興,重新回到漢人的懷抱呢?

民國時期,漢服並不是沒有得到過推廣復興。比如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時期,曾下令恢復漢服

但當時正值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的時候,絕大多數進步人士對漢服都是持批判態度的,認為:漢服代表的是舊文化,是封建遺孽才穿的。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至於西裝革履,新文化運動的鬥士們則認為崇洋媚外,主次不分。最後,在這種穿漢服被說成封建,穿西裝又說成崇洋媚外的情況下,民國初年的人才們設計出了中西結合的服裝:中山裝。中山裝最終成為了當時民國的公務制服,流行開來。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當然,民國時期並不干涉民間的穿戴自由,但民間對於恢復漢服,或者說,接受漢服這麼一件衣服作為民族服飾則民意不高。

一方面由於經過260年的強壓,民間已然忘了漢服的存在;一方面則又碰上“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等時期,對傳統的衝擊創歷史新高,總的來說,“新文化運動”認為,凡是自己的,都是錯的,因為他們當初連漢字都想廢除,直接用拼音文字。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最後一方面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當時華夏內外交困,民族自信跌倒谷底,處於自卑當中,出於這層心理,行動上,衣食住行上自然而然的想往西方靠近,尋求他們的認同。

現在,隨著國力越來越強,中華找回了民族自信,屬於中華的,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在逐漸迴歸,其中,也包括了被歷史風沙掩埋已久的漢服。

屬於漢人自己的服飾,重新捧起它的那一刻,彷彿聽到千年前孔子教學的聲音、華佗教授五禽戲的場景、李時珍燈下書寫《本草綱目》的身影,這些歷史,化為文字,一幕又一幕記錄在紙中,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清朝滅亡後,為何漢服在民國也得不到恢復?網友:原因只有1個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