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經常“發紅包”背後,資本佈局才是重中之重

這幾個月關注支付寶的朋友,紅包肯定是領的不亦樂乎。每天一個到店減免幾元、甚至幾十元,一個月算下來居然能夠節省一百多元。

相較於微信的優惠,支付寶可謂下了血本。一個人接近一百元的優惠,掰掰手指算一下全國幾億的用戶,疊加起來就已經超過好幾百億。那你有想過,支付寶為何要這麼做嗎?

核心圍繞的一個觀點,就是支付寶需要大量的用戶流量做基石。支付寶定位為金融產品,這意味著其要有龐大資金來運營。我們經常使用的餘額寶,其實間接就是給支付寶存儲資金。資金能夠大量存蓄,利息和投資渠道就變得多樣化。

支付寶經常“發紅包”背後,資本佈局才是重中之重

創意配圖:紅包大戰

為了能夠吸引用戶黏度,支付寶就可以通過紅包這個渠道變現。當然,支付寶也並不傻。當你領紅包次數越多,最後會發現金額越來越少,甚至趨近於0.01元。

就比如這次紅包,沒有開通花唄的人領錢最多。但是一旦開通後,金額也逐漸減少。更重要的是一點,平常有些不用甚至不知道花唄的人,在這次使用後就知道了支付寶還有這項功能的存在。

或許在某一天缺錢後,這一部分人群就會開始主動使用支付寶花唄。而這就是支付寶希望能夠做到的,帶動用戶沉澱到這個軟件中。

支付寶經常“發紅包”背後,資本佈局才是重中之重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8 in Davos

一筆本來你是用微信做為中介的支付,就這樣悄無聲息轉移到了支付寶中。隨著用戶數量增多,這筆錢數量也會增多。當然由於央行此前發佈的撤銷“客戶備付金賬戶”,目前支付寶已經沒有利息收入。

但這並不意味著支付寶對於用戶資金的吸收就會停止,因為其還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投資產品,供大眾選擇,並從中賺取費用。只要有用戶使用支付寶,就能夠有多種方式進行盈利,賺取費用。

還有值得關注的一點,支付寶同樣也是依靠廣告來賺取費用。他只是將廣告中的一部分費用,用來回饋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和商家,也是樂此不疲的為其做了一個免費廣告。

支付寶經常“發紅包”背後,資本佈局才是重中之重

支付寶12日起提現收費

總得來說,支付寶還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最起碼給了我們這些大眾一些“捋羊毛”的機會,能夠從中得到回饋。或許其別有目的,但從市場整體來看,已經算是一個良心產品。正如老話說的“知足才能常樂”,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用戶罷了。

至於微信為何不像支付寶一樣用相同策略,主要是其定位為社交產品。在金融領域上的佈局,也沒有支付寶如此快捷。從需要收取轉賬服務費上,就已經可以看出雙方的差距。

但支付寶沒有辦法依託社交聊天來實現用戶吸引,這應該算是他現在最大的短板。或許你可以更換一個支付產品,但是你很難更換一個聊天產品。這也是支付寶近幾年一直尋求多樣化的原因,至少要實現“無可替代”,方才能在激流中生存下來。

支付寶經常“發紅包”背後,資本佈局才是重中之重

對於“支付寶發紅包”行為,你們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