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35歲為職場的瓶頸期大家是如何看待的?

茨西塔拉


瓶頸期,35歲很正常,因為這個時候,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對人生和未來規劃都有了重新的思考,在單位至少過了10年的工作期,如果這個時候晉升不上去,那是非常尷尬的。

遭遇瓶頸期,是職業生涯最可怕的滑鐵盧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18歲上大學,22歲畢業之後工作35歲時,他已經在一個單位磨練了10多年。這個時候如果所在的單位出現了待遇降低,晉升受阻這種情況無疑對於個人而言,遇到了職業生涯的瓶頸期,而這是非常可怕的。

人生能有幾次青春,到了35歲,已經度過了最有精力最有創造力的年紀,這個時候更換工作,是非常傷腦筋的。說的嚴重一些,再過5年,就變成了人們常說的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比年輕人要困難許多。

一個行業不可能一直呈上升趨勢,此前的新興行業可能發展幾年變成了被淘汰的沒落行業。比如曾經的報刊行業,10多年前這是一個非常輝煌的職業,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保安亭,人們上下班都習慣買一份日報和晚報,讀一讀當天的新聞。然而誰能想到隨著網絡新媒體的誕生,傳統媒體行業迅速衰敗,昔日的無冕之王紛紛跳槽離職。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誰也不敢保證某一個行業,10年之後,20年之後,依然向自己當初入職時那樣充滿了生機,發展前景良好。

如果恰好是在這些行業,35歲時,趕上行業的變革,那麼很不幸,你面臨一個尷尬的瓶頸期,是留還是去?留下看不到希望,離開要重新開始。

這是一個重新思考人生的年齡,站在了十字路口

35歲,這個年紀應該上有老下有小,對人生的思考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更多的時間可能會在思索,現在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與理想中的狀態是否完全符合,生活中還有哪些不如意的地方?以上種種,讓人們對現在的狀態充滿了疑惑,這就是對個人而言的一個瓶頸期。

充滿了對生活的重新期待,直接體現就是對現有工作的種種不滿,希望改變工作和生活的狀態,但這談何容易,很多人會為之苦惱。

幾條建議,幫你安然度過職場瓶頸期

第一,做好心態調整,保持良好的狀態。

之所以把心態的調整是放到第一位,是因為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工作發展進入了瓶頸期,就像人們常說的夫妻之間的七年之癢一樣,只要彼此自我調整好,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就會煥發新的活力。

第二,合理規劃工作安排。

工作上,可能會遇到很多雜七雜八的瑣事,比如客戶應酬,同事結婚,人際關係處理,各種文件報告彙報等等。職場人之所以有很多煩惱,就是被這些瑣事所困擾。要想不被瑣事纏繞,提升工作效率,我們自身的工作安排就變得異常重要了。筆者的經驗,就是當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緊急程度,做個優先排序。次日,就按照這個順序來工作,這樣不管怎麼樣,你每天做的都是最重要的事,這也是艾維做事法的運用,更容易獲得領導和老闆的讚賞。

第三,持續的學習,提升自己。

當你明顯體驗到職場的瓶頸期到來的時候,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是非常難受的。每天的工作都是單調的重複,收入也基本也維持在原地打轉。這個時候也是很多職場人,開始走向頹廢的時候。我們要想突破瓶頸期,就要不斷的學習,尋找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效率提高了,業績有了,尤其是收入明顯提升了以後,動力十足,工作也就變得充實了,不會胡思亂想了。


大笨熊爸爸


要看你目前所處的行業和崗位。

從行業來看,互聯網或者一些新興行業,行業特點比較多變,35歲以下的人才比較受歡迎,從生理上看,這個階段的人相對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和應變能力相對較強。

比如產品經理,軟件工程師,新媒體運營………

年齡不能作為瓶頸的藉口,還是要回歸個人的職業核心能力。如果你持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職業核心能力,比如溝通,快速學習能力,領導能力等等。管理層崗位也很多是35歲+,並不存在瓶頸。

抓住行業,崗位需求,好好提升個人的職業核心能力是根本。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哦。

你的鼓勵是對我最大的動力。感謝。


茉糖J說職


作為一名事業單位人事,鯨魚是這麼考慮的:

35歲在職場是一個似乎比較特殊的年紀,很多單位的招聘公告上會明確寫著招聘35歲以下的人員。

一、為什麼會有35歲職場瓶頸的說法

1、職業路徑

如果我們從22歲大學畢業,或者25歲研究生畢業,那麼到35歲,已經在自己的領域裡積累了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足以讓人從職場小白,成長為具有勝任力的員工。這一部分,基本付出與收穫呈正比。

但是,職場的道路並不是扶搖直上的,會有一個平臺期,有點像減肥,一開始能夠快速減脂,到達一定的時期,體重會維持一個水平,即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一下突破。這個時期,就稱為平臺期。對於職場來說,這個時期就稱為瓶頸期。

過了35歲,如果能夠有所突破,那麼無論是能力上、地位上、經濟上都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一般,到了35歲,就是高級管理人員、技術專家或者自主創業。

也就是說,從職業路徑的角度,本身就會有一個難以跨越的階梯,這個階梯就是35歲的職業瓶頸期。

2、個人原因

個人原因,包括生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從生理上,身體各個機能已經開始衰老,35歲大腦、皮膚、肌肉、骨骼都處於下坡,面對加班等透支身體的行為,已經力不從心。

家庭上,35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這個時候,家庭勢必會牽扯很大的一部分精力,無法再像年輕的時候。

3、用人成本

客觀來說,從用人單位的角度考慮,35歲的年齡,需要付給的工資明顯要高於年輕人,如果不能帶來相應的價值,就不會考慮。

同樣,如果35歲左右,所從事的工作能夠輕易被年輕人代替,那麼就可能被裁員。這點在互聯網公司體現的更明顯,像華為、騰訊、百度等公司,平均年齡都在30歲左右。

二、如何突破瓶頸期

1、放平心態

既然我們知道了為什麼會有職業瓶頸的說法,那麼我們就應該正視它,不要急躁也不要沮喪。放平心態,面對它。

2、重新梳理職業規劃

在一段時間的積累後,我們需要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路,明確努力的方向。是想成為管理者?技術專家?還是自己創業。不同的選擇,努力的方向不同。如果沒有方向,就容易迷失自己。

在梳理職業規劃時,要能夠跳出目前的情況,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視角,去分析問題,除了自己的個人能力、自己的領域,還要能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

3、持續努力

有了明確的方向,我們就要制定可行性目標,然後按照目標持續努力。在制定目標時,推薦SMART分析法。

S-Specific,制定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模糊,比如,我想成為一名技術專家。

M-Measurable,制定的目標一定是可以度量的。比如說,成為技術專家,我需要申請多少個課題,完成多少個什麼級別的項目;

A-Achievable,目標要具有可實現性,比如申請課題和完成項目,要依據自己的能力去申請。

R-Relevant,目標內容的確定要和自己想取得的結果相關;

T-Time-based,目標要具有實效性,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期限,比如三年完成還是五年完成。

制定了可實施的目標,剩下的就是要加倍、持續的努力,不要鬆懈。

鯨魚覺得,受職業路徑、個人原因以及企業用人成本等因素的影響,職業瓶頸期是職場常見的現象,我們要正確的看待它,重新梳理目標,並持續不斷的努力,儘快突破職業瓶頸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