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牛”或者“懒马”,你怎么选?

在职场中有这么两则貌似相互对立的寓言故事——“鞭打快牛”和“懒马效应”。

鞭打快牛说的是:一位农夫买了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回家,计划轮换使用,既方便自家耕种,又可帮别人犁耙赚点钱。一天,邻居请他帮犁几亩田。农夫就拉着两头牛到田间,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打一鞭才走半步,折腾半天没犁得几路田,无奈之下,他换上水牛。水牛倒是很自觉,不用怎么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农夫也觉得很轻松。但他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来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你跑得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少废话,快走!" 说罢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机会就越多,而黄牛却在旁边悠哉游哉地吃草,真不公平。发现不对劲的它挣脱犁枷跑了。

“快牛”或者“懒马”,你怎么选?

懒马效应说的是:两匹马一起拉车,后边的马偷懒少出力,主人看到一匹马也能够拉车,就让后边的马留在家里干零活。前边的马多干了一匹马的工作,吃得还是那些草料;后边的马不用再干重活,生活惬意,'待遇'也没有降低,当然后边的马觉得很得意。转眼来到年底,主人家准备过年招待客人,发现肉不足了,主人看到'闲逛'的那匹马,就把它杀了,变成了美味犒劳了客人。

“快牛”或者“懒马”,你怎么选?

其实仔细看看,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故事的。只不过前一个故事最终是“快牛”跑了,而后一个故事是“懒马”被宰了而已。

那么换个角度想想,“快牛”跑了那剩下的活就得“慢牛”来处理了,而“快牛”的能力是摆在那里的,总会有赏识的农夫出现的;反过来,“懒马”被宰了,那“快马”的活却并没有丝毫的减少。这两个故事不过是同一个故事的两种结果罢了。

走进职场,我们是该当“快牛”呢还是应该做“懒马”呢?我觉得这就要看你的单位性质了,假如你是在体制内工作,那可能当“慢牛”会更好一点,在体制内一般都是越能干的人事越多,在基层尤其明显,至于说晋升嘛,你懂的……如果是在体制外,那还是去做一个认真的“快马”吧,因为你的劳动总会有收获的,或者说总是有机会有收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