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給你的孩子選擇輔導老師嗎?

你真的會給你的孩子選擇輔導老師嗎?

你給你的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老師來輔導

假期裡現了報班熱,可是你會選擇輔導機構嗎?你真的會給你的孩子選擇輔導老師嗎?

現在做一個假設,假設你的孩子暑假期間想去學畫畫,你去一家美術輔導機構做諮詢,輔導機構有三位美術老師可以教你的孩子畫畫,但是三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大不相同,也可以說是相差十萬八千里。輔導機構為你提供了三位老師各自的《畫蘋果》這節課的教學實錄,讓你觀看三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後,選出你認可的老師,你認可哪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將讓哪位老師負責輔導你的孩子學畫畫。

選擇大權握在你的手裡,可是你真的會給你的孩子選擇輔導老師嗎?

我先用語言描述一下三位老師的教學模式:

任務:三位老師上同一節課,課題是《畫蘋果》,教學目標是畫蘋果

第一位老師,我們簡稱A老師吧,是這樣上《畫蘋果》這節課的:

教師A(站在講臺上,站在黑板前):“同學們,上一節美術課,我們學習了畫水杯,這一節課我們學習畫蘋果。大家先觀察我是怎樣畫的。注意,先畫一個正方形,用正方形先畫出蘋果的一個基本輪廓,注意,這個正方形要畫得輕一些,因為最後要擦掉的,因為蘋果不是方的,更接近於一個圓或者說一個球,因此我們要在正方形的方框內,再次輕輕地勾線,逐漸地畫出近似圓形,畫線時要輕一點,多畫幾次,逐漸的、慢慢的越來越像,……對,越來越像圓了,接近了蘋果的樣子,我們下面再畫蘋果的柄……好了,老師畫完了,你們看清楚老師是怎麼畫的了嗎?。現在請大家拿出美術本開始畫,注意,我是怎麼畫的。”,學生開始畫蘋果……。

第二位老師(簡稱教師B)是這樣上《畫蘋果》這節課的:

教師B手拿一隻蘋果走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麼?……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但是這個蘋果不能吃,因為只有一個蘋果,而且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畫蘋果。”,說完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後,教師B把蘋果遞到學生的手裡,讓學生相互傳看這個蘋果,然後,教師B將蘋果放在講臺上。“現在,大家可以畫蘋果了。”學生開始畫蘋果……。

第三位老師(簡稱教師C)是這樣上《畫蘋果》這節課的:

教師C提著一籃子洗淨了的蘋果進教室:“同學們,這是什麼?……對,這是蘋果。大家喜不喜歡?如果喜歡,大家可以上來拿一個。”同學們很高興的走向講臺各自拿了一個蘋果,老師接著說:“大家可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玩一玩……另外,這些蘋果老師都洗乾淨了,如果喜歡,還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時間過去了,許多學生已經吃掉了蘋果,這時老師開始佈置任務:“同學們,我們這一節課要畫蘋果,現在請大家在自已的本子上畫上蘋果。”學生開始畫蘋果……。

看了上面的三節課教學錄像,你會選擇哪位老師負責輔導你的孩子呢?你會給輔導機構提出哪些教學建議呢?請朋友們積極留言,添加關注,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揭曉謎底,並會發布更多的教育類文章。

說明:本文中的案例我是根據2004年2月4日《中國教師報》的“專家談課改”欄目中“綿陽師院( 621000)王楠”老師發表的文章改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