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伢“追著”支教老師考上華中農大,他們讓我對未來有了想法

山裡伢“追著”支教老師考上華中農大,他們讓我對未來有了想法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6日訊(記者黃哲 通訊員楊采芹 楊晨芷)這個迎新季對於“山裡伢”張鈿鈿來說非常特殊。從十堰市上津鎮槐樹鄉來到華中農業大學,他終於走出大山,開啟他夢寐以求的大學時光。6日,該校工學院機械類專業新生張鈿鈿在該校圖書館註冊好閱讀證後,向記者講述他4年前與華農支教團結下的不解之緣。

上完“認識大學”課

他說:我一定要去武漢上大學

2013年暑假,華中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陳誠正讀大二,他組織了一次收廢品公益活動後便開啟了為期半個月的支教之旅,“本來是想把收瓶子、舊書本的錢捐出去。但想著如果能給山裡孩子上幾堂課,也許意義更大”。支教團的到來改寫了張鈿鈿的命運。

4年前,就讀於十堰市鄖西縣槐樹鄉第二中學的張鈿鈿,由於父母很早離異並且長期在外地打工,不幸成為了“留守學生”。農家娃張鈿鈿回憶說,“那個時候,我特別貪玩、特別自卑,成績也不好,對學習和未來沒有任何想法。更別談自信了,我連上講臺都不敢開口說話”。

陳誠介紹 ,鄖西是鄂西北一個偏遠的貧困山區,當時班上60多個學生,有一半都是留守學生,“對於這些山區孩子來說,短暫的半個月支教給予他們的啟發和鼓勵顯得尤其重要”。

山裡伢“追著”支教老師考上華中農大,他們讓我對未來有了想法

為此,一同前往支教的9名大學生專門為孩子們設置了名為“認識大學”課程。張鈿鈿回憶,與支教團共處的那15天,他學習了太多新事物,更加激發了自己對山外世界的嚮往,“上完‘認識大學’課後,我決心一定要去武漢上大學,考上華農,成為老師的校友”。

山裡伢“追著”支教老師考上華中農大,他們讓我對未來有了想法

十堰鄖西資料圖

15天陪伴

支教老師和“山裡伢”成了親人

暑假裡,和張鈿鈿一樣從山裡來學校上課的學生有十來個。張鈿鈿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還有同學家離學校更遠。山路崎嶇,“老師們每天晚上一來一回就得花費2個小時,不少人的腳被磨出了很多血泡”,即便如此,支教團老師們仍然堅持每天放學後把每位山裡學生安全送回家。對此,張鈿鈿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張鈿鈿說,他還經常向老師們傾訴煩惱。以往暑假裡,張鈿鈿常會因為父母離異丟他獨自在家而傷心。但那個暑假,支教團團長陳誠瞭解了張鈿鈿的情況後,私底下經常與他談心,激勵他:要想辦法讓自己優秀起來,不能因為家庭創傷而自暴自棄。張鈿鈿說,“在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面前,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和動力,他們就像一些可以依靠的親人一樣”。

他透露,當時志願者老師們還自掏腰包去鎮上給他們買書。“老師們收集了我們想要的書目後,就坐大巴去了鎮上。那天突然下起大雨,他們沒有帶傘,回來的時候全身都溼透了但書沒被淋溼,我們都很感動”。

這些點點滴滴把學生和志願者們的心緊緊拴在一起。陳誠告訴記者,“我們走的那天,沒有告訴他們具體時間。但那天早上我們醒來發現,有幾十個學生圍坐在我們宿舍門口。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三四點鐘就來了”。

山裡伢“追著”支教老師考上華中農大,他們讓我對未來有了想法

“什麼時候能去支教?”

考上大學後想為山裡孩子做實事

“我所在的槐樹鄉經濟和教育都很落後,大部分同學都是在沒有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很多人在中途就放棄了學業。高中一個年級的理科生有800多人,但只有前30名同學才有可能上211大學”,6日,張鈿鈿透露,在支教團隊員們的不斷鼓勵下,他得以擠進了年級前30名。

高中階段,張鈿鈿堅定了來武漢上大學的夢想。沉重的學業負擔,讓他經常學習到凌晨一兩點。但即使這樣,張鈿鈿的總分一直徘徊在一本線邊緣。為此,他曾一度非常消沉。

“心理壓力大的時候,就會和支教團老師們聯繫,他們總是‘隨叫隨到’”,張鈿鈿說。記者瞭解到,支教團老師們離開後,經常有學生通過QQ向他們請教弄不懂的題目。來後,孩子們上高中了,與老師們分享心裡困惑、排解心理壓力是常有的事。張鈿鈿打給陳誠的電話自然也不少。

如今,張鈿鈿如願以償考上華農,“支教”成了他經常提及的字眼。他總是詢問輔導員“什麼時候能去支教?”、“學校對志願者有怎樣的要求?”……張鈿鈿說,他要像當年的學長學姐一樣,回到山裡為孩子們做些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