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遮百醜,一快解千憂

假設你的公司需要提拔一位部門領導,候選人有兩位,一位解決問題完善,一位解決問題迅速,你會選哪一位?

如果放在以前,解決問題完善的人可能會勝出;但今天,解決問題速度快的那位,可能有更多的機會。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下,工作完成速度,已經成為衡量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所謂“快魚吃慢魚”。

舉個例子,前面提到的那位待定的部門領導人,要負責運營公司的公眾號。早上,一個重大的社會熱點產生了。解決問題快的那位,可能馬上就確定好選題,迅速安排寫作,中午文章就出爐了。這樣,這篇文章的點擊率和閱讀量才會高,因為大家對熱點還有新鮮感。

但如果是解決問題完善的那位來負責,他可能中午還在收集材料,還在確定主題呢。雖然他最終出品的文章質量可能更高,但等他推出文章的時候,這個熱點早已刷屏,大家已經開始產生厭倦感了,到那時再好的文章也會被忽略了。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很多公眾號並不去追逐熱點,而是以質量取勝,花時間去積累價值。本文要說的意思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工作的速度依然是最重要的一個考量指標。為什麼這麼說?有以下幾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完成工作快,說明這個人很可能具備“結果導向”思維,而結果導向是知識經濟時代很受推崇的一種思維方式。

第二個理由,完成工作快,說明這個人肯定更理解二八原則,更會把握事物各要素的輕重緩急。

第三個理由,完成工作快,也說明這個人沒有陷入工作細節不可自拔的習慣,會首先完成工作的主線,再去修繕細節,通過多次迭代,在保證工作速度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工作質量。

丹尼爾•伯勒斯在《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一書中提到:過去是大吃小,現在是快吃慢。

日本人赤羽雄二不一定看過丹尼爾的這本書,但英雄所見略同,他也看到了工作速度的重要性。在他的《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一書中,赤羽雄二幾乎通篇都在講述提高工作速度的事情。

赤羽雄二在麥肯錫工作過14年,主導開辦了麥肯錫韓國公司,後來創辦了自己的Breakthrough Partners公司。他持續改進工作方法,實現了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他獨自完成。赤羽雄二把麥肯錫和自己公司中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為我們帶來這本很有啟發意義的《零秒工作》。

一白遮百醜,一快解千憂

赤羽雄二認為,提高工作速度,潛力很大,辦法很多;思維先行,是提升工作速度的秘訣;溝通先行,則是提升工作速度的利器。

提高工作速度,潛力很大

赤羽雄二總結日本公司效率低下的三個原因:

  • 管理者無法自己做出決定和推進工作
  • 部門內外協調後的再次協調
  • 隨之而來的龐雜冗繁的資料製作

在日本,各部門的領導通常無法單獨做決定,所以他們與員工討論,與其它部門領導協調,再次與員工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後製作資料,為社長做報告,這樣繁冗的流程一直持續。一旦報告被駁回,所有流程又要從頭再來一次。

管理者無法自己做出決定和推進工作,是日本公司效率低下的第一個原因,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也不同程度存在,一般公司規模越大,管理層導致的效率低下情況也就越嚴重。這個問題是公司層面的,個人無法改變。我們只能圍繞著“部門內外協調後的再次協調”和“隨之而來的龐雜冗繁的資料製作”來提升工作效率。好在這兩項的發揮空間就已經很大了,足夠讓你比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几倍。

針對“部門內外協調後的再次協調”,我們要充分重視工作之前的工作溝通,確保大家對要做的事情取得高度共識,再開展具體工作;在工作中需要隨時確認進展情況,確保工作方向正確,團隊成員理解也沒有出現偏差。

針對“隨之而來的龐雜冗繁的資料製作”,我們要充分理解“完成比細節重要”這個最重要的原則,用迭代的方式推進工作。

提高工作速度,辦法很多

首要的提高工作速度的辦法,就是要掌握工作的要領。

掌握工作要領,需要多思考這個工作的本質,把最核心的工作內容確定下來,把資源優先分配在核心工作上。熟練之後,可以制定自己的工作流程,進一步提高完成的速度和質量。工作完成之後,有富餘時間可以用PDCD管理循環優化一下工作質量,然後從更高的層面上思考,下一次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這個工作。

一白遮百醜,一快解千憂

PDCA 管理循環

其次,始終要高度重視“完成”。細節只有在完成的前提下才有意義,這是《零秒工作》這本書中反覆強調的一個基本思維認知,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領悟快速工作的核心原則。

與此相關的,就是要讓自己養成“忽略細節”的習慣。大腦資源是有限的,應該先把資源用來找到整件工作中的大事要事。先抓住主幹,確保工作完成,然後再看是否有餘力去細化工作。

比如前面提到的公眾號熱點文章寫作例子,確定好切入點和標題,寫好大綱,準備好素材,抒寫出文章,做一個基本檢查,這個工作的主幹就完成了。如果時間特別緊迫,文章馬上就可以發表。

主幹工作完成後,就可以應用書中介紹的PDCD管理循環來實現工作迭代了。

還是前面的例子,如果你主幹工作完成的很快,你就有時間多做幾次檢查修改,讓文章讀起來更流暢,更抓人。

思維先行,提升工作速度的秘訣

凡事儘快!凡事提前!Be fast, Be early!

很多人已經不奢望這個了,對吧?因為欠賬太多。這就是進入負循環的結果。要想扳回來,有一個辦法,就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既往不咎。陳年舊事一概放到第三優先級,先把今天第一優先級的工作做完,再儘量做完第二優先級的工作。

一白遮百醜,一快解千憂

Be fast

如果一切順利,經過一段時間,你或許可以有餘力處理第三優先級的事情,到時再慢慢清理舊賬。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

在《零秒思考》一書中,赤羽雄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思維訓練方法:A4紙筆記法。通過每天10頁A4紙的筆記,每頁紙寫一行標題,寫4-6行20-30字內容的方法,我們可以騰空大腦,把思維理順。堅持一段時間,大腦會越來越空靈,有更多的緩存空間和短期記憶可以用來思考,那工作效率自然就會大幅提高了。有興趣可以關注公眾號:遲到的精進,查找《零秒思考》的書評:有沒有人誇過你“一腦袋漿糊”。

用零秒思考的方法,讓大腦運轉的更快、反應更直接,就可以達成“儘早開始,儘快完成”的工作目標,進入快速工作的正循環。

羅素說:“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這句話的近期變種是:“許多人寧肯辛苦的工作,也不肯辛苦的思考”。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溝通先行,提升工作速度的利器

這些年因為虛長几歲,我給一些新入職場的年輕人提過一些建議。其中我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確保你正在做的工作,真的是你的上司要求你做的。換言之,你需要確保你工作的成果是上司需要的東西。

你花了無窮的時間精力,做出了一個自覺很牛的成果,你拿給上司看,滿心期待他的誇獎,誰知道等到的是皺起的眉頭,和為難的措辭——你老闆的不滿意就露在明面兒,藏都藏不住。

你要反省一下,是不是真的領會了他交代給你的任務。不要感覺自己懂了,就直接開始工作,先寫一份你理解的“工作完成概要”,交給上司確認。你會發現,他幾乎一定會對你確信不移的一些事情提出異議。這時候好好溝通,直到這份文檔在他看來沒有問題,再開始工作。

有的上司沒什麼責任心,不願花時間交代清楚工作,讓你自己體會,這種現象在日本尤其常見。這種上司,如果你用“工作完成概要”也無法跟他溝通,不如早作打算,不要在這裡耗著了。如果實在躲不開,也可以用“原型法”開展工作,工作一點,就拿去給他看半成品,確保你的生命是寶貴的,不要都浪費在返工上。

不光對上司,跟合作的同事,在討論後,也要發給他一份你整理的“工作完成概要”,確保你們腦子裡想的是一個事情。

赤羽雄二還建議我們5分鐘內回覆郵件。他這樣做的主要目的,一是不讓自己成為溝通瓶頸,二是避免工作積壓,違反了Be fast, Be early的原則。但現在流行的另外一個溝通原則是:給自己留一個不回覆的時間段,讓自己進入深度工作。堅持這個原則,直到跟你合作的同事都清楚你的習慣並理解它。

小結一下吧。進入工作效率的正循環,關鍵的抓手是想方設法提高工作速度,正所謂“一白遮百醜,一快解千憂”。這本《零秒工作》,全篇都是講這個事兒的,推薦你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