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市場的“探花”建設銀行,為何突然祭出新招

歲末年初,正是各家銀行進行"開門紅"旺季營銷的時候。此時,建設銀行重磅推出"龍財富"財富管理與服務平臺,並在四大行中率先試水理財產品轉讓業務。這是"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相繼出臺之後,業界發生的又一個重大事件,必將進一步攪動國內理財市場格局。

1、國內理財市場格局:工商銀行高居榜首,招商銀行排名第二,建設銀行位列探花。

2018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1月4日,銀保監會又批准了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那麼,這四家銀行在國內理財市場的地位如何呢?

理財市場的“探花”建設銀行,為何突然祭出新招

如上表所示,按2017年末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進行排名,已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四家銀行正好位列第三到第六位。此外,工商銀行以2.67萬億元的規模高居榜首,招商銀行以2.18萬億元緊隨其後。建設銀行雖位列探花,但與第二名招商銀行相比,規模差距不小。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表中的6家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合計已突破10萬億元,幾乎佔據了國內銀行理財市場的半壁江山。這一數據表明:國內理財市場是一個集中度很高的市場。建設銀行在理財市場的份額接近8%,其最近的重大創新舉措,引起了業界的強烈關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建設銀行在四大行中率先推出理財產品轉讓交易平臺,或將引發其他銀行效仿。

2、建設銀行祭出新招,劍指理財產品流動性差的痛點。

大家打開建設銀行的手機銀行,就會在首頁醒目位置看到"龍財富",點擊進去,就可以看到建設銀行的理財產品"轉讓專區"。

理財市場的“探花”建設銀行,為何突然祭出新招

目前,建設銀行轉讓交易平臺提供了我要轉讓、我要求購、我的掛單、最新成交和綜合查詢等功能,支持預期收益型和淨值型兩類產品的轉讓交易。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建設銀行在溫馨提示中作了詳細說明:建行的角色是服務平臺,不對投資收益進行承諾或保證,也不對任何投資人或交易提供任何擔保。簡單來說,建設銀行只是給大家提供了個平臺,相關風險還是要投資人自己承擔。那麼,建設銀行為什麼要突然推出這個轉讓交易平臺呢?

原因在於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很差。封閉式理財產品自產品成立日至終止日期間,投資者是不能進行贖回的;開放式理財產品也只有在開放日才能進行贖回。以建行為例,其推出的不少開放式理財產品,都有最低持有時間,短則30天,長則720天,在最低持有時間內,是不能贖回的。如果投資人買入理財產品後,突然急需用錢,理財產品又沒到期,或者還不能贖回,這個時候投資人將陷入被動。

有的朋友可能會想,銀行不是有理財產品質押貸款嗎?

萬一急需用錢,拿持有的理財產品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不就行了嗎?問題是,很多理財產品是不能質押貸款的。還以建行為例,建設銀行只接受總行認定可以作為合格押品的保本型理財,申請質押貸款。建設銀行發行的非保本型理財,是不能作為押品申請質押貸款的。大家都知道,銀行理財產品中,非保本理財佔大頭。2017年末,建設銀行理財產品餘額20,852.56億元,其中,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 17,308.20億元,佔比高達83%。換句話說,建設銀行只有不到20%的理財產品才能申請質押貸款。顯然,解決理財產品流動性差的痛點,質押貸款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案。

理財產品轉讓在產品範圍上不存在問題,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都可以進行轉讓。轉讓能否解決理財產品流動性差的問題,關鍵看轉讓的效率高不高,即能不能及時轉讓出去。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轉讓交易平臺的人氣,人氣旺則更容易轉讓出去,建設銀行理財產品餘額超過2萬億無,投資人數眾多,這一點應該不存在問題;另一方面是轉讓價格,投資人都是逐利的,只要轉讓價格合適,正常情況下都會有人接盤。那麼,建行的這個平臺上,會不會存在撿漏的機會呢?

3、理財產品轉讓交易平臺上,是否存在撿漏機會?

根據筆者觀察,建設銀行的理財轉讓交易平臺上有些掛單,比建設銀行官方在售的同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更高,存在一定的"撿漏"機會。接下來,我結合一個例子跟大家詳細解釋。

理財市場的“探花”建設銀行,為何突然祭出新招

如上圖所示,左邊一張圖是1月10日,我截取的理財轉讓交易平臺最近成交記錄,其中有一筆

剩餘期限105天的成交記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35%,成交份額10萬份。右邊則是在同一天,建設銀行官方在售的一款理財產品,期限10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4.2%,起點金額10萬元。顯然,買轉讓的這一筆更划算,不僅收益率高了0.15%,而且買入後當日(建行代銷的產品是交易次日)就開始起息,如果購買建設銀行官方正在發售的那一筆,則要到1月16日產品成立時才會開始起息。所以說,買了轉讓這一筆的投資人,相當於撿了一個"小漏"。

上面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你正打算購買建設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妨到轉讓交易平臺上去看看,有沒有剩餘期限與你的投資期限差不多,但收益率高於建行官方在售理財產品的掛單,如果有的話,就是一個"撿漏"的機會。

反過來,如果你急需用錢,需要把持有的理財產品轉讓出去,又不知道該如何定價,則可以先算一下你持有理財產品的剩餘期限,再去看看建行官方在售的相近期限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它高一點,應該就能很快轉讓出去了。

最後,留給大家一個問題:轉讓交易平臺推出後,會不會影響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正常銷售呢?為什麼?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一起傳播金融常識,讓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