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楚與漢的對峙

彭城一戰,劉邦慘敗,反項聯軍土崩瓦解。劉邦只能退往滎陽,派人成功策反項羽大將英布,並且制訂了韓信北伐,彭越騷擾,劉邦牽制的對敵策略。韓信率軍戰無不勝,輕鬆拿下魏國,然後背水一戰攻破趙國。而劉邦則在滎陽與項羽陷入苦戰,雖用反間計除掉了范增,卻最終還是失去了滎陽,並且再一次險些被俘。劉邦和項羽的滎陽拉鋸戰是如何開展,韓信又是如何順利的擊敗魏,趙等諸侯的呢?

佔領彭城之後,劉邦很高興,他的將領很高興,投靠他的諸侯們都很高興。大家吃著烤肉唱著歌,憧憬著徹底幹掉項羽的日子。他們知道項羽會殺回來,但是他們有的是時間準備。而且五十六萬大軍,就算是硬拼,也能扛上幾天,最後把長途跋涉的項羽拖垮。

然而劉邦等人錯了,他們忽略了項羽的交通工具。項羽的確回來了,只帶了三萬人。項羽之所以敢以三萬對五十六萬,因為他帶來的是那個時代最強戰鬥力的部隊,騎兵,並且是身經百戰的騎兵。此外,項羽也知道,如果按部就班的撤回步兵和戰車與劉邦聯軍硬拼,是沒有好下場的。所以,他值得,也必須要冒這個險。

當劉邦等人知道項羽回來的消息時,戰鬥已經開始。三萬騎兵就像是三萬只狼,此時的五十六萬聯軍卻只是一群羊,任人宰割。他們沒有形成任何的戰鬥力,只是被項羽的騎兵追著跑,十萬多人被殺,屍體把河水堵塞。半天,僅僅用了半天,戰鬥結束。項羽的三萬騎兵以極小的傷亡,擊潰劉邦聯軍。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楚與漢的對峙

劉邦在這次彭城之戰中的情況如何?慘,很慘,非常慘,可以說是九死一生。項羽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造反頭子,打散了聯軍的同時,項羽的騎兵將劉邦裡三層外三層包圍起來,準備來個擒賊先擒王。然而,天助劉邦,此時莫名其妙的颳了一陣大風,愣是把項羽的騎兵吹的分不清東西南北。此時包圍圈露出了一個口子,劉邦帶著十幾人趁機逃出。劉邦是跑了,他的老爹劉太公,老婆呂雉卻都成了楚軍的俘虜,從此開始了蹲項羽牢房的囚犯生活。

等到風停了,項羽沒打算放過劉邦,就派大軍去追。劉邦坐著夏侯嬰的車拼命的逃,卻在路上碰見了倆孩子。仔細一看,原來是呂雉給劉邦生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一開始劉邦還是有父愛的,沒打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女被楚軍俘虜或者殺害,就叫上車一起走。多了兩個人,夏侯嬰的車速就降了下來,楚軍也就越來越近。劉邦急了,二話沒說,把倆孩子扔了下去,減輕馬車的重量。

夏侯嬰看不下去了,自己下車把孩子重新抱到車上,繼續趕路。沒想到劉邦還是覺得兩個孩子礙事,又扔了下去,夏侯嬰又撿了起來。扔了兩次後,夏侯嬰不幹了,說大王你還有沒有人性啊,這可是你的親骨肉,怎麼能棄之不管呢,你不帶我帶。氣的劉邦大罵夏侯嬰,可是夏侯嬰就是不聽,最後劉邦也沒轍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車像烏龜一樣往前爬,而後面的楚軍則已經是近在咫尺。

劉邦回頭一看,追趕的楚軍將領他認識,是當年劉邦還在項梁手下打工的時候,一起喝過酒的丁公。劉邦衝著丁公大喊:“我知道你是條好漢,我也是個漢子,咱們好漢何必為難好漢呢?你今天饒我一命,他日必當回報。”丁公心想劉邦跟自己也沒啥仇恨,就放慢了腳步,讓劉邦逃走了。丁公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時的心太軟,卻讓自己在幾年後丟了性命。拿走他性命的不是項羽,而是他今天放走的劉邦。

就這樣,劉邦終於逃過一劫,帶領著殘兵敗將逃到了滎陽。其他的將領也陸陸續續跟了過來,滎陽就成了漢軍在前線的總指揮部。韓信一看自己的老大撇開自己出去打了一仗,卻輸成這樣,趕緊解決了章邯,也來滎陽會師。彭越則沒有跟過來,而是繼續在山東一帶活動。那些曾經投降劉邦的諸侯們,眼看漢王不成氣候了,就在彭城之戰後紛紛離開了劉邦。司馬欣,董翳等人再一次投降項羽,而魏豹,陳餘等人,則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地盤,並且開始與劉邦作對。原本形成的反項勢力土崩瓦解,劉邦漸漸陷入孤立無援,單兵作戰的窘迫局面。

在滎陽,劉邦開始衝著自己的將領們發火:“你們這群飯桶,這麼大優勢的局面下,竟然輸成這樣,難道天下就沒人能打敗項羽嗎?我豁出去了,以後關東地區老子不要了。誰能幫我打敗項羽,我就把關東地區給誰!”張良告訴劉邦:“有三個人可以幫你打敗項羽:韓信,彭越,以及項羽封的九江王英布。韓信已經是我們的大將軍,彭越也已經是可靠的盟友,只有這個英布要想辦法拉攏過來才行。英布能征善戰,最近卻在被項羽猜忌。大王可以找人去策反英布,讓他攻打楚軍,從而牽制楚軍主力,我們就有擊敗項羽的機會。”劉邦認為張良說的有道理,就讓自己帳下的說客隨何跑一趟,去策反英布。

英布在前面曾經有兩次出場。一次是鉅鹿之戰中做先鋒斷秦軍糧道,另一次則是接到項羽的命令,暗殺了義帝熊心。英布早年犯過法,受了黥刑,臉上刺過字,所以後世也稱他黥布。英布跟了項梁項羽後,能征善戰,在殲滅秦軍的戰鬥中多次立功。所以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封他為九江王,算是很大的認可了。然而英布卻辦了兩件讓項羽很不開心的事情:一是項羽討伐齊國叛亂時,要求諸侯王傾力幫助,英布卻只是派了千把人過去草草了事。另一件是劉邦帶著五十幾萬大軍殺向彭城的時候,英布沒出一兵一卒相救,讓劉邦輕易攻佔彭城。這兩件事讓項羽很惱火,多次責罵英布,並要求英布立即出兵,跟項羽會師滎陽,殲滅劉邦。

正在英布猶豫不決的時候,隨何的到來改變了他的人生。隨何告訴他:“項羽雖然對你不錯,但你在項羽伐齊和彭城之戰的時候,沒有出手援助項羽,他可是記恨將軍的,我相信你也知道項羽的為人。劉邦是忠厚長者,在關中約法三章,深得百姓愛戴。識時務者為俊傑,你應該知道該怎麼辦吧。”英布琢磨琢磨有道理,就答應了隨何。

沒想到此時項羽的使者也來了,催他出兵打劉邦。隨何立刻站出來說:“將軍不是已經答應了漢王要跟他對抗楚軍嗎,為什麼還要出兵打我們漢王呢?”項羽的使者一看就明白了,馬上就要回去向項羽報告。英布一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立刻殺了使者,公開與項羽為敵,併發兵攻打項羽。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楚與漢的對峙

項羽一看,連你英布都敢反,那就讓你領教一下西楚霸王的風采。於是項羽親自帶兵把英布打的大敗。英布已經被逼的無路可走,只好去滎陽投奔劉邦。可是當英布見到劉邦時,劉邦一邊洗著腳,一邊抱著美女就草率的會見了英布,還嘲笑他一番。氣的英布無地自容,後悔莫及,連自殺的心都有了。結果回到招待所,英布發現截然不同的場景,劉邦竟然用最好的酒菜,最豪華的裝飾來款待英布。這終於讓英布覺得劉邦值得投靠,安心為劉邦所驅使。

雖然英布這一路大軍直接被項羽扼殺在搖籃之中,但英布的策反起碼給項羽減少了一員大將。劉邦也逐漸從彭城之戰的失利中緩了過來,與群臣一道,在滎陽商議出對抗項羽的一系列計劃,主要有這麼幾件事。

第一,立劉盈做太子。萬一劉邦不小心掛了,漢軍也有新的主人,這就從政治上穩住大家。第二,坐鎮後方的蕭何從關中源源不斷的為劉邦提供糧草和兵源,消除後勤和補給的擔憂。第三,韓信和張耳率領一軍北上,攻打魏國,趙國等出爾反爾的諸侯,收復河北土地。第四,彭越開始擔任游擊隊長,在項羽的背後騷擾項羽,以斷糧和搶東西為主,讓項羽不得安生。第五,劉邦率領主力漢軍守衛滎陽,與項羽形成拉鋸戰,並且牽制楚軍主力。

韓信接到命令,二話不說就出發。考慮到北伐的作戰任務比較艱鉅,韓信還帶上了曹參,灌嬰兩員大將。韓信要收拾的第一個人就是曾經歸順劉邦,卻又在彭城之戰後腳底抹油的魏王魏豹。劉邦曾經派出酈食其去說服魏豹回心轉意,卻沒有成功,只好採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了。

魏豹派出大軍鎮守黃河渡口,防止韓信渡河作戰。沒想到韓信讓灌嬰帶著一大批老弱病殘在黃河對岸搖旗吶喊,吵著鬧著要渡河,暗中派曹參偷偷製作了好多木桶,趁夜色帶著主力部隊從另外一個魏軍防守薄弱的地方夏陽偷渡黃河。這一招跟當年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有異曲同工之妙。等魏豹反應過來,曹參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魏軍根本不是漢軍的對手,只好出城投降。雖然魏豹的投降並沒有對大局產生影響,但是他的媳婦薄姬被劉邦給搶走,卻影響了漢朝後面的歷史。因為他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劉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擺平了魏國,下一站是趙國。趙王雖然是趙歇,但是趙國實際說了算的則是陳餘。韓信擺平章邯,輕取魏豹等故事,陳餘等人已有耳聞,於是就爭取大夥意見,如何對抗韓信。戰國名將李牧的孫子李左車此時正在為趙歇效力,祖上遺傳下來的軍事才華使得他對戰爭局勢有著獨到的看法。他告訴陳餘,韓信大軍雖然勇猛無敵,但是勞軍遠征,糧草補給必然不足,所以我們最好堅壁清野,死守不戰,然後找機會斷其糧草,必然能夠擊潰韓信。可是,此時的陳餘好像被宋襄公附體,說自己怎麼能辦這種不道義的事情呢,要打就光明正大的打,讓韓信知道我們趙軍的厲害。

韓信聽說趙國有個牛人李左車讓陳餘堅壁清野,頓時有點犯愁。但是當他知道陳餘沒用李左車的計策時,終於鬆了一口氣。漢趙兩軍在井陘口相遇,韓信不按常理出牌,卻違反兵法而背水列陣。趙軍以為漢軍自己作死,一口氣殺過來,韓信大軍敗退。漢軍退到河邊時,韓信對著漢軍喊道:“前面是趙兵,後面是河水,大家看著辦!”漢軍一看,來回都是死路一條,不如拼死一戰,也許有一線生機。此時漢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又把趙軍殺了回去。與此同時,韓信早就埋伏下一支部隊,當趙軍殺出營地的時候,那支部隊悄悄的殺入趙軍後方,拿下了趙軍的營地,並且插滿了漢軍的旗幟。被漢軍殺得後撤的趙軍抬頭一看,壞了,老窩被端了,這一下更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四散逃竄或者投降漢軍。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楚與漢的對峙

井陘口一戰,韓信背水一戰(該成語故事來自與此),消滅趙國主力部隊,最終擒殺趙王趙歇,陳餘也被迫自殺。而獻計未被採納的李左車,卻被韓信奉為上賓。他知道李左車的才能,就虛心向他請教如何能夠進一步拿下燕,齊等地。李左車說我是個敗軍之將,怎能幫你出主意呢,但是韓信堅持要聽聽他的意見。於是李左車留下了千古名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偶有一得。”然後他告訴韓信,漢軍勞師遠征,現在已經師老兵疲。即使靠軍事力量拿下燕齊,等到將來與項羽決戰的時候,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因此,李左車給韓信的建議是七個字:不戰而屈人之兵,派人到燕,齊說明利害,相信那兩國自然就會投靠漢王。

韓信覺得李左車說的有道理,於是就派使者到燕王臧荼那裡遊說一番。不出李左車所料,臧荼果然識相的歸順了劉邦。此外,在韓信的推薦下,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下一步,韓信就要思考如何拿下齊國了。

雖然封了張耳,但是此時的劉邦可沒有韓信和張耳那麼好心情。因為他的任務是做誘餌,在滎陽牽制項羽以及楚國主力。雙方對持了一年之後,劉邦有點扛不住了。

一開始,項羽聚集楚軍主力猛攻滎陽。但是那時候韓信還在,加上蕭何從關中為劉邦源源不斷送來糧食,因此項羽在滎陽城下沒沾到便宜。後來韓信北伐攻打魏趙,不久後項羽也發現了漢軍為滎陽供糧的甬道,就派大將鍾離眛襲擊劉邦糧道,切斷滎陽的補給。然後,項羽發動楚軍主力包圍滎陽,想要在此跟劉邦做個了斷。

這樣一來,漢軍恐怕不是楚軍的對手,於是劉邦的謀士們開始想辦法。首先出主意的是酈食其,他建議劉邦分封戰國時期六國後人,把天下重新分成戰國七雄局面,這樣那些新封的諸侯們感恩劉邦,從而幫助他打項羽。劉邦覺得這主意不錯,就去準備。剛剛準備執行,卻被張良攔住了。

張良一口氣說了八條理由,大致意思是這種做法過去可以,現在不行。現在不是棄武從文的時候,而且你的謀士大將們也會隨著分封而流失到那些諸侯手裡。最重要的是,這群新封的國家未必聽我們的,也許他們會倒向強大的項羽。劉邦恍然大悟,氣的又把酈食其臭罵了一頓。

第三個出主意的是陳平,而陳平的方法比較歹毒:反間計。陳平先是用流言蜚語離間項羽和鍾離眛,削弱鍾離眛在項羽手下的地位,但是這一招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然後,陳平又利用了項羽的使節,製造了項羽第一謀士范增與劉邦私下來往的跡象。這一次管用了,項羽果然不再信任范增。范增在失望之中離開項羽,在回家的路上生病而死。就這樣,項羽身邊最厲害的謀士被除掉,以後可就再也沒有最強大腦幫助項羽出主意了。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楚與漢的對峙

可是,謀士們的主意,最終也就除去了范增,滎陽之圍並沒有解。項羽也意識到自己中了反間計,因此開始瘋狂的攻城,滎陽陷落旦夕之間。眼看劉邦就要成為項羽的階下囚,劉邦的手下紀信站了出來。他跟劉邦長得有幾分相似,就獻計讓劉邦詐降,自己冒充劉邦去見項羽,讓劉邦在項羽納降,軍隊鬆懈的時機逃離滎陽。劉邦雖然有些於心不忍,但是也沒有辦法。於是,劉邦派人告訴項羽,約定第二天開城投降。項羽心想,你劉邦終於頂不住了,那就看看你如何投降。

第二天,楚軍都忙著來參觀劉邦的投降儀式,卻沒人注意,有一小股部隊從滎陽的另一個門悄悄溜走。紀信穿著劉邦的衣服,率領兩千多人浩浩蕩蕩的向項羽投降。可是等項羽看到了“劉邦”之後,才發現被騙了。項羽一氣之下燒死了假冒劉邦的紀信,並沒有選擇繼續攻打滎陽(滎陽此時還在漢軍手裡),而是繼續追擊劉邦。

劉邦一行一口氣跑到了成皋,然後聚集人馬,商量下一步怎麼辦。一方面,劉邦下令武關的漢軍繞道東行,展開一副要攻打項羽都城彭城的樣子。另一方面,劉邦要求潛伏在山東的彭越開始行動,騷擾項羽的後方,爭取切斷楚軍的糧草供應。彭越雖然人馬不多,但是躲了這麼久,早就休息夠了。加上彭大將軍也是一員猛將,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了楚軍後方的重鎮下邳。

項羽一看後方要出事,就暫且擱下滎陽,掉頭攻打彭越,同時分兵阻擊劉邦。彭越的任務就是打游擊,一看項羽來了,知道自己打不過項羽,掉頭就跑。項羽追到半路,終於在鍾離眛的提醒之下發現了一個問題。敢情劉邦是多點開花,北邊有韓信,南邊有劉邦,後方還有個彭越,而項羽自己手下就只有鍾離眛和龍且,而且啥事都要自己出面才能搞定。這樣下去跟劉邦也耗不起,不如專心致志,拿下漢軍的陣營再說。

想明白之後,項羽立刻撥轉馬頭,殺回滎陽。留守滎陽的漢軍哪裡是項羽的對手,很快就被項羽擊敗,滎陽也就到了項羽手裡。滎陽失陷,成皋也就暴露在楚軍眼前。劉邦也明白自己在成皋沒啥盼頭,乾脆繼續腳底抹油,跑吧。問題是劉邦並不是大張旗鼓的帶著大軍撤退,而是坐著自己的專車,跟司機夏侯嬰一起偷偷的溜了。等其他漢軍將領反應過來,劉邦已經跑出去好遠。大夥沒辦法,只好跟著老大一起跑,成皋也就很快被項羽佔領。

劉邦去哪了?他需要去一個能夠讓他有安全感,並且能夠提供足夠漢軍,讓他東山再起的地方。此時他想起了一個人,韓信。雖然劉邦在滎陽日子過的很苦,但是韓信和張耳卻在北線打的風生水起,此時正在修武縣駐紮。劉邦夏侯嬰連夜跑去修武,二話沒說就闖進了韓信的大營。韓信和張耳萬萬沒想到,頂頭上司沒打招呼就來自己這裡微服私訪,自己還在睡大覺。劉邦一看他們睡的挺香,又看到調動軍隊的令牌就在韓信床頭放著。於是順手牽羊拿到令牌,韓信張耳的大軍就變成了劉邦的大軍。等到韓信他們睡醒了一看,得,過去幾個月白乾了,而且還要想辦法繼續招兵,因為這仗還是要打啊。

劉邦搖身一變,在修武變出了數萬大軍。其他將領謀士們也終於打聽到了老大的行蹤,紛紛跑來修武集合。就這樣,修武又變成了新的前線指揮部,劉邦與他的文官武將一起,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到此為止,楚漢爭霸就進入了相持階段,誰也吃不掉誰。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讓劉邦和項羽之間勝利的天平發生了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