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漫談(三):中小學國學教育應該在繼承中注意批判

國學教育漫談(三):中小學國學教育應該在繼承中注意批判

我們把國學定義為中國傳統文化系統,那麼形成傳統就有一個源流的問題。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存在著清源而濁流的問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我所說的清源,是指中華原生文化體現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充滿著無可比擬的優秀性。

我們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開創了以仁愛為本的政治文化,堯舜禹湯禮仁治國,周公製作禮樂,到了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對先秦中國主流社會優秀思想進行了概括。不僅僅是儒家就是其他的諸子百家,其思想也無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如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我們這些偉大的先賢哪,雖然後世把他們分作的諸子百家,但我們不難找到他們共同的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和他們學說共同的充滿活力的先進特徵。

這方面的內容非常博大,不是一句兩句就能概括清楚的,容以後專文論述。這就是我所說的清源。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其他學說往往被壓制,而儒家思想也被封建統治者強行摻入的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某種程度上淪落為了封建統治的工具,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傳統文化內容多是一些精華與糟粕共存的一套東西。被歪曲了的“三綱五常”,被僵化了的儒家思想,漸漸淪落成了束縛人思想與性情的“封建禮教”,成了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公平地說,這筆賬不能記在我們的往聖先賢身上,不能算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頭上,這是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的罪惡。百年前“五四”先賢們提出了“砸爛孔家店”的口號,雖說出自一時的憤激,犯了 “潑洗澡水把孩子也一起潑出去”的毛病,對於傳統文化的破壞力是巨大的,但卻得到了那麼多有思想有文化人的響應,大約也就是這個原因吧。這就是我所說的濁流。

今天我特別提出中華傳統文化這個清源而濁流的問題,只不過是想強調一個常識,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精華與糟粕共存的一個體系,進行國學教育絕不能毫無辨別的拿來。

曾經也有一位致力於國學教育的朋友和我談起,現在有人一說起國學,就用一句籠籠統統的“博大精深”四個字描述,就沉醉在我們祖先創造的曾經輝煌之中,忽視我們的傳統文化實際也是有著某些軟肋的。否則怎麼會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顯得那麼弱不禁風呢?我認為: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時的劣勢,恰恰是濁流造成的。如果一直保持清源,並且經過兩千年的發展,完全可以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因為曾經我們是最領先的。可惜這一個足以讓人欣喜的流程被罪惡的封建統治者打斷。這個話題我們另文專述吧。

今天我們談到這個話題不是要否定我們的傳統文化,恰恰是要繼承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同時,繼承傳統文化必須和批判封建專制主義的罪惡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特別注意不要把封建糟粕當做國學的內容,讓國學教育成為封建專制文化教育的延續,成為奴化民眾的工具,才能讓國學教育彰顯時代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