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GIT:商品級帕帕拉恰的顏色分級

帕帕拉恰是一種顏色從橙粉色到粉橙色——堪比粉橙蓮花或黃昏時分天空的剛玉。它的名字帕帕拉恰源於梵文中的“padmaraga”,意指“蓮花的顏色”(“padma”意為蓮花,而“raga”意為顏色)(Crowningshield,1983)。由於至今仍沒有統一認可的標準,帕帕拉恰的顏色分級依然是一個敏感的主題。

GIT實驗室於2007年開始採用天然寶石來配置比色石,這些寶石大多數為剛玉,而其中就包括帕帕拉恰。在實際工作中,當參照相同材料的標準對寶石進行分級時,它使分級過程更簡單和更精確。這些天然帕帕拉恰是從貿易中獲得的,並採用被全球行業所信任的孟塞爾顏色系統作為寶石顏色的對比基準(Chandayot等人,2007年)。然而,對於一些貿易商和買家來說,這些比色石仍然存在爭議,因為它們沒有涵蓋目前市場交易中所有已知的帕帕拉恰色。

因此,GIT開展了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以更新並標準化2007年的比色石系統。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再次配置一套比色石,以涵蓋實驗室中實際使用的行業可接受的帕帕拉恰顏色範圍。

樣品和程序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首先對現有關帕帕拉恰的參考資料進行了文獻調查。我們修正了GIT 2007比色石的顏色範圍,使其與LMHC信息表#4中定義的顏色範圍相符。

使用LMHC定義的顏色範圍是因為它為頂級寶石學實驗室所接受,並且與Hughes(2016)提出的顏色範圍有些類似,只是Hughes版本的色調和飽和度的範圍更加豐富。

然而,LMHC和Hughes都是根據二維色卡來定義它們的顏色範圍,並且不適用於實驗室寶石顏色分級的實踐操作——因為這是三維的。因此我們需要找到符合帕帕拉恰色卡顏色的寶石。

至於樣本,我們使用了2007年原始的帕帕拉恰比色石(圖1)作為初始標本。


科普|GIT:商品級帕帕拉恰的顏色分級


圖1 GIT 2007年原始的帕帕拉恰比色石(最底下的虛線長方框內)


我們通過仔細檢查原始比色石是否每顆都符合要求展開了工作。然後,我們從大量信任的交易商那裡額外補充了一批樣品,挑選比色石的標準如下:天然寶石(未經處理或經常規熱處理,無鈹擴散處理或輻照),重量為0.50-1.00克拉,以便於顏色觀察;顏色範圍是市場上帕帕拉恰的橙粉色到粉橙色。

之後,我們在指定的觀察環境下將寶石的顏色和孟塞爾色卡(孟塞爾顏色大全,2014)進行比較,並通過系統的比較方法,由至少2位有經驗的評級者確定了寶石的色標。我們使用光源色溫為5000K的兩個光源(即2個Gretag Macbeth 5000K F20T12 / 50燈泡)的Macbeth標準頂箱,其對寶石造成的色差影響最小。兩位評級者只考慮和選擇最接近寶石顏色的色卡作為最終結果,並記錄下最終選擇顏色的色調,飽和度和彩度。

將每顆寶石最終的色調、飽和度和色度與LMHC的帕帕拉恰色卡進行比較之後,我們選擇出一套新的比色石系統,並將其補充到我們的帕帕拉恰標準中。最後,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調查,以獲得泰國、斯里蘭卡鑑賞家和日本企業家關於比色石的意見,並指出符合寶石市場中公認的顏色名稱和顏色範圍。

結果和結論

如表1和圖2所示,將所有寶石的色調、飽和度和色度與LMHC的6個帕帕拉恰色卡比較,即帶橙調的粉色10RP到2.5R, 橙粉色5R到7.5R和帶粉調的橙色10R到2.5YR(LMHC信息表#4)。


科普|GIT:商品級帕帕拉恰的顏色分級


表1 符合LMHC的6個帕帕拉恰色色卡的GIT寶石清單


科普|GIT:商品級帕帕拉恰的顏色分級


圖2 GIT寶石與LMHC的6個帕帕拉恰色色卡的匹配結果


共有21顆落入LMHC 帕帕拉恰顏色範圍內的寶石被選中,並安排到我們新的GIT 帕帕拉恰比色石序列中(圖3)。我們當前的帕帕拉恰比色石的顏色範圍可以更準確地指定邊界線顏色。此外,帕帕拉恰的主要生產國(斯里蘭卡)、貿易國(泰國)和消費國(日本)的貿易商的調查結果顯示,LMHC提出的顏色範圍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們大多數人也建議應增加更多市場上使用的“帕帕拉恰”顏色範圍。


科普|GIT:商品級帕帕拉恰的顏色分級


圖3. GIT現有的比色石系統,X軸表示三個主要色調(帶橙色調的粉色,橙粉色,帶粉色調的橙色)變化,而Y軸顯示飽和度變化。


最後,儘管讓世界接受我們的帕帕拉恰顏色標準仍然需要時間,但至少,這項工作有助於帕帕拉恰的顏色分級,使其更加精確。它也可以減少商人溝通時的困難,並促進帕帕拉恰交易的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