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焦慮是種天賦?|七招馴服你的焦慮

你走進電梯,電梯裡夾雜著汗味、香水味和包子味,你皺著眉頭抬頭看了看紅色數字的跳動,又低頭看看手機左上角信號還在轉動——你想看的那個關於寶寶的最新八卦並沒有刷出來。

其實你也心不在焉,馬上要投入的那場早會上,你昨天晚上熬夜做出來的PPT估計還面臨一頓狠挑。比起這個,你最發愁是的業績還差一大截,而且新來的同事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你桌上放著的一本關於壓力管理的書或許能解釋你的問題,但是2個月了,並沒有翻開一頁。

在90年代我去過香港,當時就被香港人過馬路的速度嚇壞了,但是你注意下今天在北京CBD街頭的行人,他們也是這個速度。

為什麼焦慮是種天賦?|七招馴服你的焦慮

你抬頭看看,全世界都焦慮。

你不焦慮?因為你有病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洛·梅在他的代表作《焦慮的意義》裡這樣形容焦慮:如果你在馬路上,看到一輛疾駛的汽車迎面而來時,我們會感到恐懼,心跳加速,快速橫穿馬路到達安全地帶;而當我們處於朝不同方向疾駛的汽車流,被困在馬路中央時,我們心跳加劇卻又無所適從,心裡產生一種深深的空洞感,這就是焦慮。

感覺到威脅、看見別人都好像很順利、找不到突破口,這三個加起來,你心跳加速又內心空洞,這就是焦慮。

你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這麼焦慮——今天的中國,90年代的香港和50年代的美國都處在一個巨大的經濟上升巨浪當中,過去的階層和模式都被打亂,一切都充滿機會也充滿競爭——每個人都“處於朝不同方向疾駛的車流”,四處都是機會和威脅,別人都好像很好,而你因為選擇太多,無所適從。

為什麼羅洛梅要研究焦慮?因為50年代的美國人集體焦慮,大家都覺得自己有病——羅洛梅橫空出世,舉出兩個牛逼閃閃的觀點:

焦慮是人類面對威脅,希望創造自我的正常狀態;

在這樣一個時代,焦慮的人才是真正健康,恰當的感覺到時代脈搏的人。

簡單來說——這種時代,每個正常人都有點兒焦慮啊,你不焦慮,你麻木冷漠啊。這麼一說,焦慮的大夥兒都鬆一口氣了。不焦慮的人呢?估計他們從來也不關注心理學,根本沒看到這個觀點——大家都HAPPY了。

因為這個時代人人焦慮,我們說他浮躁。但浮躁中的人誰會特別焦慮?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敏感、有才華和自由的人。心理學實驗指出——知識和創造性與焦慮具有正相關。

為什麼?

敏感才能感覺到變化、有才華才會有得選擇,而追求自由的人傾向於把握自己的生活。這種人就是愛折騰,愛ZUO的人。而很多不太敏感的人,從來不覺得生活有問題;缺乏才華能力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選擇,往往就老老實實按照某個方向走下去;而不追求自由的人,則覺得其實別人的路也挺好的,為什麼要折騰?

他們就比較少這種焦慮。

傻人有傻福是對的,可惜你基因裡就不是這種人。眼界、能力和企圖心都會讓你有選擇的自由,但是選擇就有不確定,而不確定就有焦慮;自由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詛咒。

所以你知道誰有焦慮症了吧——海明威、崔永元、葛優……海明威為了保持寫作的簡潔和恰當的焦慮,從來都站著寫作。有焦慮氣質的人,都是能“看到更好可能”,而且“覺得自己能做好”的人。

為什麼焦慮是種天賦?|七招馴服你的焦慮

怎麼馴服你的焦慮?

焦慮不是病,那是不是越焦慮越好?當然不是,焦慮和表現呈現倒U字型。一定的焦慮讓你表現更好,但一旦超過某個階段,過高的焦慮下你會呈現癱瘓,而太低的焦慮會讓人覺得空洞無聊。

健康的焦慮像彈簧——威脅越大,焦慮越大。神經質的焦慮則是被壓壞的彈簧,焦慮與威脅不成正比——這個人會徹底被焦慮逼瘋,這個時候就是神經性焦慮啦。神經性焦慮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人們為了逃避這種焦慮,潛意識會搞出各種么蛾子——上癮(喝喝酒搖搖頭……焦慮全部都搖走),強迫自己重複做某個動作(比如洗手、關燈等強迫症),身體得病,玩深度抑鬱……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天生很ZUO的人,你就註定一輩子與焦慮為伍。焦慮是你的才華的另一面,關鍵是如何與你的焦慮好好玩耍。下面這7招,由淺入深,都是我親身體驗過的——我也焦慮啊。

為什麼焦慮是種天賦?|七招馴服你的焦慮

1. 做深呼吸:吸氣4秒、屏住呼吸7秒、再呼氣8秒並重復以上動作5次。深呼吸會幫你把注意力從動物神經轉換為植物神經。

2.運動和冥想:跑步或者每天一萬步會很有效的讓你降低焦慮——當然,不要一邊走路一邊電話,或者聽著讓你繼續緊張的音頻節目。冥想能很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焦慮。喬布斯在蘋果公司可是一個暴躁的人,但是他做起產品來,非常寧靜。得益於他每天一小時的冥想。

3.寫清單:把所有你焦慮的事情寫下來,是個有效的防止焦慮的方式。因為你把焦慮存在了某個地方,你的腦子終於不用佔內存!寫下所有最壞的事情,然後把清單放在某個地方,每隔斷時間拿出來——你會覺得——其實也沒有什麼糟糕的事情真的發生了!

4.先開始5分鐘:行動可以降低焦慮——因為行動告訴潛意識你選擇了“戰鬥模式”而非“焦慮模式”。如果實在不想行動,就試試騙自己“我們先幹5分鐘吧”,幹著幹著可能就會好起來。

5. 罵街、幽默、唱歌與宗教:美國海豹突擊隊是最常常面臨焦慮情況的一群人,他們的處理方式也許對你有幫助。在面對焦慮的情況下,他們最常選擇的方式有四種:罵街、幽默、唱歌和祈禱。

罵街很好理解,我聽說阿里就有粗口文化,每個瘋狂的程序員一邊敲字一邊就愉快的罵著街。幽默就是你在美國大片裡面一邊開車一邊開玩笑的特工;祈禱不用說;而我自己在很焦慮的時候,會嘗試把焦慮的事用逗比的曲子唱出來。所有方法裡,這個我最喜歡。

6.找到焦慮背後的問題:前面5個方法都是降低你的焦慮,讓你開始能夠思考,而這個方法才能解決這個焦慮。思考和分析焦慮背後讓你感到威脅的事件和問題——你甚至不用解決這個問題,當找到問題的一瞬間,焦慮就降低一大半。因為抽象的焦慮變成了具體的困惑,而困惑是有解的。

7.預先設想底線:想清楚此事的最壞結果,然後問問自己能否接受?如果可以接受,焦慮也就控制在了一定程度,可以開始做了。

為什麼焦慮是種天賦?|七招馴服你的焦慮

前面都是技,心法其實只有3個:我稱之為三認——認知、認慫、認命。

你只有在嘴巴長瘡,突然情緒失控,總是失眠之後,才有可能認識到自己很焦慮。所以第一步叫做認知。知道自己陷入了焦慮。

認慫是告訴自己的內心,自己“選擇太多,能力不足,水平有限、控制不來。”然後把期待值調整到合適狀態,認慫,從心。

認命是選擇一個選項,併為他負責。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告訴自己:“那是當時的我最好的選擇啦!”。

前段時間讀經,叫做“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大概就是這個狀態。講到這裡,你是不是也開始接受羅洛梅的觀點:生活在一個焦慮時代的少數幸事之一是,我們不得不去認識我們自己。

為什麼焦慮是種天賦?|七招馴服你的焦慮

為什麼給你一個答案,你會更焦慮?

前兩天,我在後臺收到2000多條關於焦慮的留言,很多人都提出一個自己的問題,然後求一個答案——我現在……該怎麼辦?我們想當然認為一個答案會降低你的焦慮。其實並不會,你會更焦慮。

一個答案解決不了你的焦慮——因為拿到第一答案,就有第二問題,然後還有第三第四個;如果你打遊戲第一第二第三關都是靠別人攻略過的,你該在第四關的時候,有多焦慮——你肯定會癱瘓。

好的答案一定不是你該選A不要選B,而是會告訴你——如果你要什麼,就要選A,如果要什麼,就要選擇B。最後選擇肯定會回到一個原點——在可控範圍內,你準備賭上你的時間,把自己創造成什麼樣子?(免責聲明:文章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