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主持議和,為啥寇準是英雄,秦檜卻是奸臣?問題出在這裡

兩宋有兩次議和:澶淵之盟和紹興和議。先說澶淵之盟,北宋需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約為兄弟之國;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南宋就慘多了,紹興和議規定:宋向金稱臣,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並割讓唐、鄧、商、秦四州予金;宋每年向金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同樣主持議和,為啥寇準是英雄,秦檜卻是奸臣?問題出在這裡

兩次和議的積極作用還是很明顯的:宋與遼、金結束了數十年來的戰爭,用銀絹換來寶貴的和平,宋廷因此節省了大筆軍費開支,從根本上解決了將帥用兵自重的歷史難題。促成這兩次議和的功臣是寇準和秦檜。唯一不同的是,寇準流芳百世,秦檜遺臭萬年。同樣是議和,結局為何天差地別呢?

先看看議和前的局勢吧。澶淵之盟前,蕭太后和遼聖宗親率十萬大軍南征,從河北雄縣一直打到河南濮陽,距宋都開封不到三百里,輕騎一日可達。宋廷亂作一團,副宰相和樞密副使都主張遷都,是寇準力排眾議,把宋真宗推到澶州前線,打退遼軍進攻。澶淵之戰後,雙方筋疲力竭,誰也奈何不了誰,才達成議和。

同樣主持議和,為啥寇準是英雄,秦檜卻是奸臣?問題出在這裡

反觀紹興和議。金國在經過十年征戰後已經元氣大傷,積年老卒十不存一。淮西之戰,宋軍在沒有岳飛和韓世忠參戰的情況下,僅靠張俊、劉琦、楊沂中等二線部隊就完勝完顏宗弼部精銳部隊。趙構只需一聲令下,宋軍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並非難事。然而,趙構選擇了卑躬屈膝,還指使秦檜搞死了岳飛。

再從談判過程來看。寇準從頭到尾都掌控著談判的節奏。遼軍統領蕭撻凜戰死,遼國主動求和,寇準還端著架子,誓要同遼軍血戰到底;遼國第二次求和,寇準漫天要價,要求遼國稱臣,並獻上幽州;第三次請和,由於宋朝內部投降派搗亂,宋真宗本人也傾向議和,才勉強坐到談判桌上;進入具體條款商討階段時,宋真宗已經定下一百萬兩的底線,寇準還硬生生壓到三十萬。

同樣主持議和,為啥寇準是英雄,秦檜卻是奸臣?問題出在這裡

經過一番裝腔作勢、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宋遼終於達成和議:雙方以平等關係交往,宋為兄遼為弟,還稍佔了些便宜;宋廷獲得關南十縣實際控制權;以補償軍費的名義進行賠款。回看澶淵之盟的全過程,宋廷不卑不亢,據理力爭,以較為完美的結局解決了宋遼爭端,換來上百年和平。寇準之功,足以名垂青史。

同樣主持議和,為啥寇準是英雄,秦檜卻是奸臣?問題出在這裡

而紹興和議,從頭到尾都是喪權辱國的條約,辱國的不是南宋的臣子,正是他趙構本人。金使烏陵思謀初到臨安,態度倨傲,要求宋相趙鼎親往金人使館。趙鼎堅持不讓步,拖的烏陵思謀主動前來。烏陵思謀是參加過宋金海上之盟的專家,宋廷見狀,急召當年參加過海上之盟的馬擴前來。馬擴深知金國虛實,幾句話下去,就扒得金使下不來臺。正式談判開始後,趙鼎據理力爭,毫不讓步,金使不得不有所收斂,不敢再放肆。

趙鼎、馬擴都出色地完成了初場談判優勢,為國家爭來不小的優勢。沒想到談到最後,趙構自己尿了褲子。面對咄咄逼人的金使,趙構竟不敢還擊,直接同意了金人的無理要求。最後促成趙構下決定的,正是奸臣秦檜,而趙鼎卻被秦檜趁機罷免。

兩次談判,一次是在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堅守底線,極力爭取最大利益,一次是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不敗而敗,將國家利益拱手相讓。兩下對比,秦檜果真不負“奸相”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