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他位“渭南三賢”之首,卻同蘇東坡一樣橫遭貶謫,魂歸他鄉

寇準:他位“渭南三賢”之首,卻同蘇東坡一樣橫遭貶謫,魂歸他鄉

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對於寇準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戲劇,我雖然沒聽過劉蘭芳的評書,但戲劇有關楊家將的劇中,總會出現這寇老西兒的形象,所以,一個風趣機智,正直不阿的好乾部便一直常存腦海中,加上不知何時看了那電視劇《寇老西兒》,更是加深了這樣的印象。

寇準不是山西人,而是陝西人,這個我倒是早就知道,也知道他主要功績就是力主同大遼簽訂“澶淵之盟”,使大宋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時期,這對宋北宋的繁榮起了決定性作用,所以現在有人說,北宋的GDP當時佔全世界的80%,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寇準真是功不可沒的。

寇準,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詩人。陝西渭南人。宋太宗年進士。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賞識。知巴東縣。宋真宗時﹐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遼軍大舉侵宋時﹐寇準力主抵抗﹐並促使真宗渡河親征﹐與遼立澶淵之盟,起了穩定局勢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欽若排擠罷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萊國公。後又因大臣丁謂等陷害遭貶﹐遠徙道州,後病死於雷州。諡號忠愍。

寇準:他位“渭南三賢”之首,卻同蘇東坡一樣橫遭貶謫,魂歸他鄉

作為“渭南三賢”之首,這寇準在歷史上自然一直是以正面形象展示在人們面前的,雖然他不是以清官的面目為人所道,但大家總是把很多對清官廉吏美好溢詞往他老人家身上堆,而忠誠清廉與簡樸貧困在人們心中是緊密相連的,所以,這寇準既然是清官,必然就是窮官,因此便給寇準的生活中加上了貧困的成分,也夾著了許多喜劇的色彩,這也反映了百姓對寇準是很是喜歡的。

其實寇準的生活是極為奢侈的,《宋史寇準傳》有載:“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對他很是不爽的司馬光在教育子女時也說:“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不過,沒有任何跡象說這寇準有貪汙之事,而他又少年富貴,官高位顯,薪水自是多多,他花著來路明白錢,誰也不能說什麼,且又有大功於國,所以才“人莫之非”。何況他還是趙匡胤的連襟兒,應該說一生都沒缺過錢。

寇準:他位“渭南三賢”之首,卻同蘇東坡一樣橫遭貶謫,魂歸他鄉

這寇準可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19歲就步入仕途,當屬少年得志之人,宦海沉浮,他在名利場裡摸爬滾打, 33歲便做到了"副宰相",隨後,三度拜相,可惜的是這三次拜相總時間也就四年多。相反,他為官一生中,居然七次被貶。最後竟受到同蘇東坡一樣的,宋朝對文人的最高懲罰,被貶到了雷州半島,最後竟然死在了哪裡。看來,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確難於上青天呀!

《宋史。寇準列傳》,極為慷慨地總結了寇準一生的兩件功德:其一,敢說話,為趙宋朝廷出了不少好點子;其二,不怕死,推動宋真宗過黃河打了個大勝仗,跟契丹人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此後一百年,宋遼兩國相安無事。

寇準在為相期間,是沒有如王安石一樣驚天動地的業績,看來也只是個對朝廷忠心耿耿的臣子而已,但他的性格卻使他吃盡了苦頭。他眼中是沒幾個人能入他法眼的,而且如果是他認準的事,那是必須要堅持到底的,即使是皇帝老兒也要掰飭個明白,甚至可以拉住不準走。“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可見其膽量之大,世之少見,怕只有那唐魏徵可與之相匹。所以,史書說他是“偏離‘正’,過於‘直’”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同民間傳說中的幽默睿智的形象完全是不搭界的。

寇準:他位“渭南三賢”之首,卻同蘇東坡一樣橫遭貶謫,魂歸他鄉

只知有我,眼中無人,自我意識空前地強烈,這是寇準性格上最大的特點,澶淵之盟讓寇準的權力慾望達到巔峰,使他毫無顧忌地獨攬大權,隨心所欲地對一切都樂意指手畫腳,四處樹敵,甚至到了不顧宰相的威嚴和同僚掐架;與政敵無理爭吵,互揭其短的地步。最後終於遭致被懷恨在心的丁謂給貶到了當時的不毛之地,死於他鄉,而朝廷之上,竟無一人為之說情。

說他是神童當是不為過的,他在八歲時寫的《詠華山》一詩“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比那鵝鵝鵝好像要強不少吧。但是我們從中也能看出來,這寇準從小便有著天老大,我老二,目空一切的性格。為此他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所以,儘管他才能出眾,卻不是一個治世之能臣,因為他身上缺少作為一個宰相應有的氣度和雅量。

寇準:他位“渭南三賢”之首,卻同蘇東坡一樣橫遭貶謫,魂歸他鄉

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非常之人,卻做不了太平宰相,如一代名臣張詠,就是發明世界上第一枚紙幣交子的那位,他在評價寇準時說:“使寇公治蜀,未必如詠;至於澶淵一擲,詠亦不敢為也”。這裡實際上是說寇準雖然是讀書人,但身上少了一絲文氣,多了一絲悍氣,此論很是精準。

大家一方面欣賞他的才華,另一方面又對他由這樣性格所產生的做派很是不滿,大都採取不合作態度。所以,在他當政之時,難以有更大的作為,反而看到的是他不時被貶,不斷被貶,此生似乎也就澶淵之盟一件功業,其它簡直就如蘇東坡所說的一樣:“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寇準:他位“渭南三賢”之首,卻同蘇東坡一樣橫遭貶謫,魂歸他鄉

寇準也是詩人,其味近於唐之賈島,情思悽婉,如《書河上亭壁》中有:“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夏日》“日暮長廊聞燕語,輕寒微雨麥秋時”等等,都是少見之佳句,存世有《寇萊公集》 7卷,《兩宋名賢小集》及《寇忠愍公詩集》3卷。

寇準去世後,經他夫人宋氏請求,將靈柩運到洛陽安葬,途徑公安等縣時,當地父老插竹路祭,據說後來竹都成活為林,後人稱為“相公竹”。人們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過公安時,曾題寫:“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詩句,以懷念這位有大功於宋廷的一代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