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李茂林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萬佛堂


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東與坨里鎮接壤,西與佛子莊鄉毗鄰,北與門頭溝區交界,南與燕山石油化工總公司相連,是西北部山區的門戶,總面積70平方公里。河北鎮以水清、山秀、寺古、洞奇、泉多、塔怪而聞名。一條寬闊大石河貫穿全境;鳳凰山、喬麥山、南大山、將軍坨、朝陽洞山、半壁山溝谷縱橫;萬佛堂、鐵瓦寺、連泉禪寺、九神廟、三觀廟遠接隋唐;石花洞、張良洞、孔水洞、玉禪洞、蝙蝠洞神奇莫測;聖泉、龍泉、連泉等至今噴湧;花塔、齡公塔造型奇特,還有鎮內清代王爺墳及散落的碑刻,都值得旅遊者涉足一顧。

神秘的萬佛堂孔水洞

久聞房山有萬佛堂孔水洞,今日天氣晴和,相約與好友付勤明及家兄盛林、四弟全林同往。按既定方針,六里橋北與四弟乘901路公交一站就到良鄉,在良鄉西門與家兄會聚,正好有833路公交車進站,舉步上車,約莫四十分鐘左右就抵達磁家務,下車就是萬佛堂村。其實還沒進村,就可以看到遠處山坡上那有名的萬佛堂花塔。經路人稍加指點,我們就順利來到這全國文物保護地——萬佛堂孔水洞。

萬佛堂原名龍泉寺,後改大曆禪寺,據傳這裡曾是房山石經早期刻經地點之一,與雲居寺聯繫密切。現存大殿為一座明代無樑殿建築,磚石結構,歇山頂,灰筒瓦,挑大脊,有吻獸,疊溼出簷,簷影作簷椽,飛子。正面明闢漢白玉卷門,其上浮雕飛禽花卉卷門頂嵌石額,楷書:“大曆古蹟萬佛龍泉寶殿”,落款:“大明萬曆已醜春吉日重建”。卷門兩側各闢卷窗一,透雕網形紋石窗扇。這裡最為有名的是大殿內稀世之寶,正面及兩側牆壁嵌有石浮雕“文殊普賢萬菩薩法會圖”,其浮雕長23.8米、高2.47米,由31塊長方形漢白玉石雕組成。表現的是釋迦說法的場面,鐫雕有萬菩薩供奉人侍佛者等層列,佛像無數,其上有“大曆五年”的題記,此乃唐代浮雕藝術珍品。較之法海寺壁畫,可以說是北京地區佛教文化藝術之雙絕。

孔水洞居萬佛堂之下之後,寺依山建,殿據洞口,因洞造寺,寺洞合一,這種奇特的佈局北京地區罕見。彷彿是橋樓殿,如果背後沒有山,直疑面前就是一條河;又彷彿是懸空寺,如果不知道洞之門徑,就不知道洞口在何處。更有奇處:洞中有佛,大類石窟,洞壁遺存著隋唐時期的刻經、摩崖造像和金代的題記。且洞中有泉,號稱龍泉,泉從洞出,流淌如河。這裡是房山八景之一——孔水仙舟,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裡最早記載了這裡地下河奔湧而出的情形。由於水量大,不幹涸,古代成了幽州地區著名的祈雨之所。《重建龍泉大曆禪寺之碑》載:“唐玄宗時天雨不節,民祈於是,莫不應徵爾。”又據《大房山投龍壁記》記載,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曾遺呂慎盈三次來孔水洞投下金龍和玉壁祈雨。傳說無據,可信可疑,沒想到在1982年,洞內果真出土了唐玄宗時呂慎盈投下的金龍7條,現為房山區文物管理所收藏。查歷史,不少史書提及“唐開元中,關輔

大旱,京師(長安)闕雨尤甚,亟命大臣遍禱于山澤間。”孔水洞金龍的出土不僅證明了孔水洞水源之盛,且證明了歷史上的一樁事件。其實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孔水洞這個秘密的洞穴已引起世人的關注,當時曾有佛教徒惠彌入洞探險。清進士出身,房山縣正徐夢陳描述孔水洞說:“一水平傾,可以乘筏。噫,有泉如此,不誠奇也哉!考之前誌,所謂孔水仙舟也。昔嘗有野人,於嚴冬見花瓣流出,大可徑寸,因結筏以進,莫可測其底,聞人語喧騰而返。此與晉太康中之桃花源何異?”能乘小船進洞遊覽,而且於嚴冬季節,有長逾寸許的桃花瓣漂出,難怪人們比之桃源仙境了。還有記載說,春夏季節,洞裡有白魚湧出,食之鮮美。民國初年的《琉璃廠雜記》記載,洞口原有石門,“水出其下,橫以石樑,立而窺之,深暗不可盡睹。”此洞中之泉,據說舊時不僅滿足了萬佛堂村全村人用水,直至這裡後來成為京西礦務局一處礦區,形成了繁華的集鎮,泉水仍能供給附近居民之需。其水量之大,可想而知。

我們來時,萬佛堂大殿緊閉,周圍樹著鐵欄杆,不僅無緣見到大殿內的“文殊普賢萬菩薩法會圖”,也不能近到洞口處一觀,更甭提進入洞內訪問那壁龕上的諸佛菩薩了,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聽到嘩嘩流水之聲,我爬上鐵欄杆可以望見清澈的泉水在石階上流淌。想鑽逾進入,嘗其甘冽,拘於自家兄弟友人在,限於欄杆防範嚴,只好逡巡作罷。

所幸萬佛堂左右花塔、齡公塔可親近些。花塔建在萬佛堂北坡地上,筍狀,八角,單層磚構,由塔基、塔身、塔頂三個部分組成。一說是唐塔,一說是遼塔。塔基由須彌座及仿木構的平座組成,當是遼建無疑。南面開券門,其餘為假門。門旁有磚雕佛像金剛力士等,塔身一層以上密佈小龕,錯落有致,龕下有象、獅探出,整座塔遠望如花,一花一世界,見花如見佛。萬佛堂南即齡公塔,元代齡公和尚舍利塔也。塔身八角七層,密簷,磚構,缺頂,四正面有砌出的券門,四側面有假窗,上有掛雲。從這座塔的背面觀察,此塔從塔基處向西傾斜,並且傾斜的幅度還比較明顯。據說是北京現存惟一一座斜塔,被俗稱為“北京斜塔”。花塔、齡公塔當地稱為姑嫂塔,傳說是兩個修煉數百年的狐仙姑嫂為求佛祖超度成人,一夜造起兩座佛塔。妹妹造得慢,嫂子造得快,但嫂子為給孩子餵奶,天亮雞叫時未能給佛塔收尖,所以才輸給了妹妹。

從有關資料得知,這裡原有石碑五座,我們遊訪時只見到萬佛堂大殿東有石碑一座,無法進院,不能近睹。據說最有價值的一方碑《大房山投龍壁記》碑乃是唐碑,是唐開元27年(739)3月張湛所制。此碑原立在孔水洞呂慎盈投龍壁處,清道光十六年(1836)二月二十四,該碑和孔水洞的盧囊詩碑被喜好碑拓清王爺奕繪貝勒用十兩銀子買到北京城裡,下落不明瞭。萬佛堂村附近,今還有王爺墳和關帝廟等古蹟,留待下次訪查之。

龍泉、古寺、奇洞、名塔,造像、殘碑,集聚一起,彌足珍貴。途中我們還看到這裡剛剛停止開採的整個礦區遺留下來的大量建築設施等。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鐵路、選煤場;還可以看到礦工生活的小區,停車場、大禮堂;甚至還有完好的、剛剛停止開採的礦井,裡面依然放置著採礦工人常用物品,彷彿明天上班時,他們仍要使用。與路邊老人聊,他們都說:前幾年這裡是礦區,特別熱鬧。我在想為什麼不能保留下來,也供人們欣賞呢?觀萬佛堂孔水洞,有一種跨越時代的滄桑感;看到現在一下子蕭條冷落起來礦區,也不禁有另外一種跨越時代的滄桑感。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花塔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齡公塔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萬菩薩法會圖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外國人拍攝的萬佛堂及花塔

罕見的聖泉庵鐵瓦寺

在磁家務繼續乘車前行,不過九站就到了河北鎮,我們選擇在河北鎮郵局下車。河北鎮街道不甚繁華,卻也整齊潔淨,其街道顯然在大石河河南,怎麼名為河北鎮?正在我疑惑時,家兄指著河對岸,說:“那就是河北鎮鎮政府。”哦,原來如此,只見遠處有一面高高飄揚的紅旗,十分醒目。那裡就是房山著名的鐵瓦寺所在處。縱目四望,周圍群山起伏,大石河清澈、寬闊,身在綠水青山懷抱裡,心曠神怡。一過橋就是鎮政府大門,平時鐵瓦寺不開放,每週只有六、日鎮政府休息日才可接待遊人。

一進院,就感覺這鎮政府氣派不凡,銀杏、蒼松、流泉、修竹,大有淨土香林的味道。卻原來,河北鎮鎮政府所在地在鐵瓦寺前,原來是著名的聖泉庵地界。聖泉庵,亦稱勝泉庵,建於明代,清代重修。鎮政府院內及門前古樹,無疑是原聖泉庵遺留物也。正殿坐北朝南,保存完好,面闊三間,硬山箍頭脊灰簡瓦頂,後改的玻璃門窗,現為鎮政府辦公用房。

循路至鎮政府後院,從東側拾級上山,見有竹林,皆金鑲玉,中有小徑,青翠幽靜,至一平臺,迎面有碑一座,轉首北望,“鐵瓦禪林”四字映入眼簾。小院不大,正殿圓形,攢尖頂,有六脊自上而下作輻射狀垂下。四圍不見窗牖,唯門上有一拱形窗,殿門南向,門扉虛掩,推門而入,殿內有供桌一,上書“佛光普照”,僅供一菩薩,觀音大士也。上懸幔帳“鐵瓦寺造福一方”。院僅一進,兩旁有配殿,殿後高處有平臺,兩側臺階可上,靠絕壁有一屋(洞),門有鎖,不知其內何物。站在殿後高處平臺上細觀殿頂,有數隴瓦形似鐵製,鑄有文;有數隴瓦形似泥瓦,無它。據說以鐵瓦名寺者,全國只有兩處,此其一也。

出鐵瓦寺院,時間尚早,我們仔細研讀了鐵瓦寺前的“萬古流芳”碑文。這是一篇《重修鐵瓦殿記》,其全文如下:

吾鄉勝泉庵後有佛殿一楹,以鐵為瓦,而殿因以名焉。內布佛尊像。有流泉經其下。鄉之人漱潤灌溉,莫不取資於是,倘所謂楊枝甘露之遺者耶?

第殿之名,鄉之父老習聞已久。而貞珉無考,不知經始於何年,使後之人徒襲其鐵瓦之名,未得其創建之意,良可嘆惜。雖然,餘嘗聞夫金之為物也,至堅而歷年也最久,作者以之志以有終古不敝之思乎?

自庚申歲坤輿震盪,而殿宇不無折裂之患。吾鄉父老慮其漸就剝蝕,鳩眾重修,治其縫,補其罅,瓦以合,而殿以新焉。嗚呼,昔人成此亦綦勞矣,惜記載無傳。是以奕世而後湮沒而弗彰然,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也。

厥工告竣,爰志諸珉以詔來者。度昔人之意,與斯殿之存,得以終古而不敝矣。是為記。

康熙二十二(1683)年歲次辛酉月穀旦邑後學弟子趙明奎薰沐拜手題

我忽然發現這篇碑文,記述了北京歷史上一件大事件:即碑文中所云:“自庚申歲坤輿震盪”,康熙庚申年乃康熙十九年,即1680年,前一年秋庚申日,即七月二十八日(紀元9月2日)中午,京師地區發生了一場強烈地震。據後來考證,這次地震的震級達8級,震中烈度11,震中在平谷、三河一帶。地震波及範圍除京城外,還包括周圍的河北、山西、陝西、遼寧、山東、河南六省,共計200餘州縣。地震破壞面積縱長約500多公里,地震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由於當時技術水平和社會條件的限制,沒有確切的統計。這座碑恰恰記述的就是這次大地震給廟宇造成的損害,鐵瓦寺雖然沒有倒塌圮毀,但是殿頂及牆體嚴重開裂,以致不得不重修“治其縫,補其罅,瓦以合”。像這樣直接記錄自然災害的碑,在北京地區尚屬少見,值得有關部門注意。

出鐵瓦寺,我們又在聖泉水池邊流連許久,看著流淌的清泉我不禁在想:北京地區長期以來持續乾旱,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永定河早已斷流,著名的八大水院也大多幹涸。就連大名鼎鼎的“燕京八景”之一、號稱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垂虹”也名存實亡。獨有京西的河北鎮,龍泉、聖泉卻奔湧如初,且水量可觀,實屬一大奇蹟,宜珍寶之。

午餐在河北鎮街上,回程依舊乘833路,發現在閻村換901路,一站直達六里橋北,待我進入家門,不過下午四點多鐘,老妻問我:何歸來之早也?我只是說:讓你去,你不去,雖遠,交通便捷,收穫頗豐也。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原聖泉庵大殿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鐵瓦寺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北京地區難見的竹林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竹徑通鐵瓦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鐵瓦禪林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聖泉(北面即區政府:聖泉庵,鐵瓦寺所在)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殿頂鐵瓦猶存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重修鐵瓦殿記碑》(萬古流芳碑)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清史稿》關於庚申歲地震記載

京西有個河北鎮,龍泉、聖泉名不虛

1679年京師大地震圖:可以看到房山一帶地震烈度為六—七度(《中國歷史地震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