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长江生态第一城

“两会”聚焦|长江生态第一城

长江生态第一城

“两会”聚焦|长江生态第一城

宜宾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从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出发,根据省委书记彭清华关于“万里长江第一城,首先必须是生态第一城”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的重点工作任务。

这既是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又是宜宾发展史上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决策。

“两会”聚焦|长江生态第一城

1

报告摘要

2019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等重点工作部署,紧盯目标、攻坚克难、加压奋进,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将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全力以赴践行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售禁放、秸秆露天禁烧、建筑工地和道路运输扬尘管控等措施,提升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水平,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打好碧水保卫战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河(湖)长制,改善水环境质量。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在线监测全覆盖。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严格畜禽、水产规模养殖环境监管,严控化肥农药使用量。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实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建成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项目7个。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严格管控面积372.6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围绕培育省级生态建设标杆县目标,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深化大规模绿化宜宾行动,推进沿江、沿河、沿路生态林带绿化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59.8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2万亩、森林蓄积3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7%。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增强长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让宜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成为一种常态。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四川战略环评宜宾市“三线一单”规定。有序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申报评选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以上。实施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中心城区生态低碳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南岸污水处理厂、杨湾污水处理厂、临港白沙污水处理厂二期扩能和一期提标改造工程。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环境友好型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两会”聚焦|长江生态第一城

宜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现场 晚报记者 庄歌尔 摄

2

火热现场

近年来,宜宾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了。

2017年,宜宾正式获批国家森林城市。从2014年至2017年,宜宾市新建林带林网4000多公里,以长江、金沙江、岷江三大江干支流和南广河、越溪河等河网绿化为重点,建设了三江六岸森林景观带和向家坝水库生态文化森林景观带;以高等级公路、铁路两侧绿化带和两侧山体一面坡为重点,建设了森林通道;以农村水网、道路网为重点,建设了农田林带林网。把三江六岸基干林带建设作为重点,加强江河岸带绿化,以“构筑第一廊道绿色屏障”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任务,规划实施了森林通道建设、重要江河森林景观带建设、沿江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等工程。把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作为重点,以长江为轴线,以环江道路为脉络,生态旅游为主题,在十二个景观风貌组团设计了香樟、小叶榕、红枫、黄桷树等多种植物,极大地丰富了长江旅游通道绿化植物的类型。一个由主要交通干线护路林带、进城口绿化、重要江河生态景观林带、通道基干林带和沿线森林村庄等构成的“四边”绿化框架体系正在形成,极大改善了宜宾城市窗口绿化形象。

2018年,宜宾生态治理扎实有效。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7个环境问题整治任务提前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整改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明显,顺利通过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预计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8.3%。全面实施《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段)长体系全覆盖。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按时完成,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3.1%。“三江”宜宾段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仅用时12个月完成中心城区水源迁建和供水保障抢险救灾工程。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生态区县创建工作名列全省前茅,翠屏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市完成营造林70.11万亩,新增森林面积24.1万亩、森林蓄积3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两会”聚焦|长江生态第一城

流杯池公园一景

3

建言献策

杨曦(人大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长江生态第一城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人大代表从经济、文化、制度、环境质量、生态指标等方面开展视察活动,凝聚各方共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宜宾长江生态第一城建设,让长江首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王朝勇(人大代表):我们进行生态建设,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宜宾的优势,比如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地理位置优势,国家森林城市的优势,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景区景点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另一方面,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4

专家观点

肖金虎(宜宾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在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着力于长江生态文化的高端构建。建设宜宾长江生态文化,是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的核心和灵魂,起着导向性、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有两个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一个是绿色的,另一个是环保的。我们要抓住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金沙江水电站梯级开发生态恢复重建、“竹”生态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升级改造等一切机遇,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标准、高规格进行规划,把宜宾建成名副其实的长江生态第一城。

要正确处理长江生态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的关系,使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最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沿着可承载、可持续、可循环方向健康推进。要坚决守住生态建设红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两会”聚焦|长江生态第一城

翠屏区明威镇一景

5

群众期待

周久成(退休人员):具有悠久历史的宜宾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济越来越发达,生态越来越良好,有城市该有的样子,才不愧对历史,不愧对后人。

刘白萍(企业员工):进行生态建设,把我们的城市建得更美,城市环境更好,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也会上升。

张露(学生):当然希望看到宜宾城更漂亮,山更绿、水更清了。如今生态环境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