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造了一間“未來診室”,幾秒鐘內就可自動掃描診斷!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造了一间“未来诊室”,几秒钟内就可自动扫描诊断!

點擊上方“周到健康” 可以訂閱哦!

“未來醫療”是什麼樣的?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觀眾體驗日”首日,很多市民都專程前來,想體驗一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下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

其中,和市民健康息息相關的’AI+健康”技術設備倍受歡迎,不少市民都表示,希望這些人工智能技術能早日在醫院中推廣開來。

“未來診室”幾秒鐘內可自動掃描診斷

“這個技術現在應用了嗎?”“它如何幫人診斷疾病?”……

在上海西岸油罐藝術中心3號館內,復星旗下專注人工智能影像診斷技術研發的“杏脈科技”搭建了一座 “未來診室”,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一探究竟。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造了一间“未来诊室”,几秒钟内就可自动扫描诊断!

記者從現場瞭解到,這座“未來診室”是一個半封閉空間,觀眾可以在操作檯上進行人機互動,身前的三塊大屏幕連接形成環繞視覺效果,可以直觀顯示影像掃描和診斷全過程。

隨便選擇一個肺部模塊,便會陸續顯現出該患者的肺部三維掃描圖像,最後通過紅色的光圈,提醒肺部結節的所在位置。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造了一间“未来诊室”,几秒钟内就可自动扫描诊断!

現場還展出了一臺可自動對臨床標本進行掃描與診斷的AI顯微鏡一體機。藉助這臺AI顯微鏡一體機,現場觀眾可以提前體驗未來的病理檢驗診斷過程。

傳統的顯微鏡需要醫生手工操作,而這套自帶“大腦”的顯微鏡,只需放置好玻片,它便可自動對焦,將玻片高速掃描並拼接為全視野的數字化玻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動對樣本進行陰陽性判定、細胞自動計數與精準定位,從而實現快捷診斷,解放醫生的雙手和雙眼,提高病理診斷效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造了一间“未来诊室”,几秒钟内就可自动扫描诊断!

杏脈科技首席執行官何川介紹說:“一般情況下,醫生做對焦需要幾分鐘,掃描至少需要15分鐘,診斷的時間則更長。而通過這臺AI顯微鏡一體機,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自動化掃描以及自動診斷,陽性細胞會被紅線圈出,醫生只需要確認陽性片子即可。”

據介紹,這個AI顯微鏡一體機也是“未來診室的一部分。未來診室主要包括三部分的核心技術能力,一是智能化自動化醫療級設備,二是醫療級的可穿戴設備,三是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影像、輔助診斷等覆蓋全部診療流程的人工智能技術。

目前,杏脈科技的部分人工智能醫療產品已經進行試點應用,近期杏脈科技還和滬上部分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試點了“拍照識別皮膚病”的輕問診系統,未來醫療已經近在眼前。

讓AI成為醫生、病人的好朋友

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強大”,在醫療領域中應用得越來越多,那麼,AI是否會在未來某一天,取代醫生呢?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造了一间“未来诊室”,几秒钟内就可自动扫描诊断!

何川表示:“未來機器不是替代醫生而是更好地輔助醫生。以我們的腦部產品來看,沒有它之前,醫生只能通過CT來判斷血管是否狹窄,但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看到血管是否狹窄,還能看到血流速度等,為醫生提供更多維度的診斷依據。未來,我覺得機器和人是有分工的,把機器特別擅長的事情由機器去完成,例如需要更精細化、更清晰、重複性的以及需要歷史大數據的工作,而一些需要描述性的、需要和患者溝通的事情則更適合醫生去做。”

聯影智能聯席CEO周翔也認為,AI不會代替醫生,但是懂AI的醫生會代替不懂AI的醫生。據悉,聯影智能已打造了十餘款人工智能產品,包括智能硬件設備和診療應用軟件等。

這些產品一方面有助於提高成像質量,實現精準性、安全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醫生減少診療過程中重複、繁瑣的工作,增加醫生工作效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造了一间“未来诊室”,几秒钟内就可自动扫描诊断!

“就比如說拍胸片,其實有很多健康的病人在體檢時做這個項目,醫生還是要一一去讀片,AI就可以起到一個分診的作用。同時,每天大量的工作後,AI還可以給醫生整理、提供一些新的、有危險的病灶,以作進一步分析和研究。所以,讓AI成為醫生、病人、成為所有人的好朋友,是我們的目標。”周翔介紹說。

為此,聯影智能方面還特別組建了一個培研中心,為醫生和科研人員提供技術和培訓支持。

同時也邀請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醫生參與合作,讓年輕的有能力的醫生可以學習、體驗、創造AI,“我們讓科學家們能夠走進醫生、服務醫生、賦能醫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AI做好。”

未來醫療離現實應用越來越近,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文字 | 潘文 謝竲

圖片 | 朱影影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造了一间“未来诊室”,几秒钟内就可自动扫描诊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