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是真的嗎?內附:7項預防腎結石的科學方法

2018相信大家收穫多多,2019年我們再接再厲,健康也不能落下,跨年陳醫生也沒閒著,快晚上十點了還接到一個電話諮詢,是一位長期尿路感染的患者,其實她的疾病的本源是腎結石,因為腎結石容易導致尿液的滯留,在加上她是一位絕經之後的老年女性,的確很容易引起尿路的感染,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今天我們先講講【腎結石】的科普,別看是一個小病,但是腎結石的危害不容小覷,有讓你痛不欲生的腎絞痛發作,有讓你生不如死的腎積水導致的尿毒症,由於發病率不低,民間關於腎結石的謠言和誤區有很多,比如:聽說“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是真的還是假的?可是我缺鈣,到底應該怎樣科學補鈣?又該怎樣預防腎結石呢?今天一篇科學美文和大家來聊聊,絕對值得閱讀,歡迎分享...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是真的嗎?內附:7項預防腎結石的科學方法


什麼是腎結石?

腎結石,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腎臟內腔裡面長出了“小石頭”。腎結石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有時候可以直接阻礙尿液的排出,造成腎絞痛、腎積水,嚴重的導致腎功能不全。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是真的嗎?內附:7項預防腎結石的科學方法


腎結石的發生機制?

腎結石的發生原因很多,目前研究提示與尿代謝異常、尿路感染和/或腎臟或尿路結構異常有關。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是真的嗎?內附:7項預防腎結石的科學方法


其中代謝因素促進結石形成的兩種機制包括:

1.溶質過剩--因腎臟排洩增加和/或尿量過少導致尿中含有高濃度的鈣、草酸鹽、尿酸和胱氨酸,從而引起溶質過剩。這會導致溶質過飽和及沉澱,並形成結晶,結晶可聚集為結石。

2.結石形成抑制物水平下降--尿路結石形成的天然抑制物包括枸櫞酸鹽、鎂和焦磷酸鹽。這些抑制物水平低下容易引起腎結石的發生。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是真的嗎?內附:7項預防腎結石的科學方法

(尿中草酸鈣晶體)



高鈣尿症是與腎結石相關的最常見代謝異常,其中草酸鈣結石發生率最高(45%-65%),今天重點和大家講一講:

之所以會形成腎結石,說的形象一點,要具備三樣東西:首先發生地是腎臟,第二載體是尿液,此外必須有充足的形成原料:草酸和鈣。

草酸鈣結石形成的可能過程及損傷機制:當尿中草酸和鈣分別達到一定濃度,草酸和鈣就何為一體形成結晶沉澱,如果在腎臟裡草酸鈣結晶尋找到可以沉著定植的地方,並且沒有被尿液沖刷帶走,慢慢的就會聚集沉積形成,更大的結合體---腎結石,大到一定程度,結石可能會從定植的地方掉下來,卡在尿液流出的通道里,形成梗阻、損傷,嚴重導致腎積水(尿液排不出來)。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這個時候,有人就提出來“補鈣會導致腎結石”,弄得很多人都不敢食用牛奶等含鈣的食物了,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對。很多人平時很愛喝牛奶以及補充鈣片的人,一生中並沒有得腎結石,這怎麼解釋呢。

而實際上,許多健康研究中提示:較高的膳食鈣攝入,反而會使草酸鈣腎結石的發病率降低。相比之下,鈣補充劑(比如只吃鈣片)可能略有增加形成結石的傾向。

上面講到了,以草酸鈣腎結石為例,形成結石應該具備3個條件:腎臟、尿液、草酸和鈣。

我們知道,飲食攝入的鈣,正常是在腸道吸收入血,血液流經腎臟後隨尿液排出體外。以上現象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腎臟結石風險取決於鈣的來源與鈣攝入量的時間:膳食來源的鈣攝入的同時,吃的食物中也含有草酸,鈣與草酸在被腸道吸收之前,已經結合成草酸鈣,然後經腸道排出體外,從而減少草酸的經腸道的吸收和經尿液的排洩,這時流經腎臟的草酸和鈣濃度較低,不容易形成結石;而單純的藥物補充鈣片,常常在早上或睡前服用,不與食物同服,因此,鈣與草酸不能有效地結合,增加鈣的腸道吸收和尿液排洩,就容易形成結石(注意草酸不但可以從食物中獲得,人體自身也不停的生成)。

此外,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減少膳食鈣攝入量可能是有害的,因此,為了預防腎結石而限制膳食鈣攝入是不科學的,也是不推薦的。

怎樣合理的補鈣?

鈣和維生素D可以強壯骨骼和牙齒,對於骨骼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怎樣合理補鈣呢?

科學的補鈣方式應該是從食物中進行鈣的補充,特殊時期或疾病狀態下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製劑。有些時候一味補鈣反而對身體是一種傷害。

富含鈣的食物包括:

●牛奶、酸奶、乳酪、乾酪、冰激凌和其他奶製品

●綠色蔬菜,如皺葉甘藍(kale)、綠甘藍(collard greens)和西蘭花

●某些堅果(杏仁等)和麵包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是真的嗎?內附:7項預防腎結石的科學方法



怎樣科學的預防腎結石發生?

除了鈣,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水攝入減少、低鉀、低植酸、高鈉攝入、過量蔗糖、果糖、維生素C、以及攝入過多非乳制動物蛋白與腎結石形成的風險增加有關

而更多研究表明:普通膳食中草酸鹽攝入量對腎結石形成風險只是一個溫和的因素。

因此,科學的預防腎結石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1.建議每天飲白開水2500ml以上,橙汁和紅莓汁可以經常喝,咖啡和茶存在爭議,酒是不能喝。2.鼓勵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時避免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和土豆)。3.植酸最常見的來源是小麥麩皮、豆類種子和堅果,可以適量食用。4.少吃鹽及高鹽醃製品。5.少喝含糖飲料(包括可樂和非可樂飲料)及攝入過多甜食。6.過多的維生素C就不要補充了。7.建議適量攝入牛奶、酸奶等奶製品,不要過量的吃肉及動物內臟。


參考文獻:

Risk factors for calcium stones in adults.Uptodate.2018.

提供新鮮、健康の生活理念; 分享實用、科學の醫學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