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这里是鲁迅笔下的小绍兴,是看《社戏》的地方。舌尖上的中国也特地介绍了这里特色的美味,酱鸭腊肠和酱油。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安昌古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还没有步入古镇,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酱香。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市萧山区相接,南靠柯桥城区。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这里的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千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分散在街上的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馆、师爷馆、钱币馆等,足可让人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在安昌古镇,可以看到浓浓的江南民俗风情,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夕阳西下,来到古镇各位有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夕阳洒在房檐上,青石板块上,温暖隽永,古朴秀美,娴雅静谧。

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古镇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无不印着历史的痕迹,经过岁月的沉淀,是那么的沧桑。行走古镇之中,仿佛时间静止,忘却了所有的浮华喧嚣。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腊月,这个如今只能在鲁迅的小说里看到的词,也在安昌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安昌曾经是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的重镇,同时也是连接方圆百余里的产品集散地,尤其是棉纺织业,安昌“挟水运之利,仗物产之丰”,成为数百年间整个浙东地区的重要棉花集散地。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到腊月时节也不能回家,于是安昌的百姓就用各种当地的习俗来宽慰四方客人的思乡之情,比如现在依然能在安昌老街上看到裹粽子、灌腊肠、舂年糕、扯白糖等20多项传统美食工艺,以及每年古镇临河戏台上上演的社戏、越剧、莲花落等。于是,这腊月的各种民俗被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当地的百姓也把腊月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千年历史的安昌古镇人家嫁女儿一定要走三座桥

自驾:从沪杭甬高速公路柯桥出口下,约5公里到柯桥区安昌街道。

火车可以坐到绍兴北然后再前往安昌古镇。可在绍兴城区乘118路公交车到柯桥区安昌古镇:柯桥城区乘805、806、816等路车直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