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熱量與氣溫的聯繫與區別

我們經常提光熱、降水是氣候的重要因素。對於光熱,學生們往往誤解成,光和熱是相同的,太陽光照多的地方就熱,光照少的地方就冷。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從某種角度也可以說是錯誤的。就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予以論證。

一、太陽光照的多少取決於日照時數的多少,而影響日照時數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1.日照時數與晝夜長短有關

以北半球夏半年為例,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白晝越長,日照時數就越多。

2.日照時數與天氣有關

晴天,大氣中水汽少、雲量少,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到達地面的光照多,故各種沙漠性氣候及大陸內部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都有很好的光照條件。我國東部溼潤和半溼潤地區,由於雲雨多,光照較差。而我國的四川盆地,由於四周山嶺阻隔,江面和地面蒸發的大量水汽不易擴散,早晚氣溫較低時,水汽易凝結成霧,所以冬春兩季常常籠罩在迷霧之中,陽光照射時間短,因而成為我國年太陽輻射最少的地方,故有“蜀犬吠日”之說。

3.日照時數與大氣汙染有關

汙染嚴重的地區空氣中雜質多,對太陽輻射削弱大,地面光照差。

4.日照時數與海拔高度有關

海拔高,空氣稀薄,塵埃少,大氣的透明度就好,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因此,高原和山區的光照總比同緯度的平原好。如青藏高原是我國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也是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最豐富的地方,因此,拉薩有“日光城”之稱。

二、從熱量角度來講,衡量大氣熱狀況的是氣溫,而影響氣溫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太陽輻射是根本原因

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的多少取決於太陽高度角,由於地球是傾斜狀態,即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不同緯度太陽高度角不同,總之是低緯度大而高緯度小,所以全球氣溫分佈規律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2.下墊面狀況,包括海陸、地形地勢、植被、水文、洋流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導致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於海洋氣溫,而冬季相反。四川盆地雖然為全國太陽輻射最少,但因緯度低和盆地地形,夏季炎熱;冬季由於受冬季風影響很小,而成為同緯度的溫暖中心。在植被覆蓋率高的地方,氣溫日較差小於裸地;河湖水田周圍也因為水的調節作用,氣溫日較差小於內陸;而洋流的影響則是暖流增溫,寒流降溫。

3.大氣本身條件,如大氣組成,大氣運動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和保溫作用的大小

在對流層,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氣溫遞減,即與大氣組成有關。如青藏高原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吸收少而氣溫低;至於大氣運動,任何地方受到冷氣團影響就降溫,受到暖氣團影響就升溫。

熱量與光照雖有區別,但是也是有聯繫的。光照強的地方,氣溫會短時升高,因此大陸性氣候在夏季時最高溫度比海洋性的高,晴天最高溫度比陰天的高。在我國東北地區的雞西七、八月份也可以達到30多攝氏度,是因為雖處較高緯度而太陽高度小,但白天可長達14個小時左右。

光熱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農作物有喜高溫和耐溫涼的,熱量條件多是低緯優於高緯,平原優於山地。由於熱量的地區不同,農作物在種類、產量、複種制度上有著隨緯度變化的規律。在我國,複種制度從南到北有著從一年三熟到一年一熟的遞變規律。四川盆地雖多霧光照少,但緯度低,熱量充足,水稻種植可達一年二三熟;農作物也有喜光和喜陰的,青藏高原雖為高原氣候,夏季氣溫不高,但利用充足的光照仍可種植喜光耐溫涼的作物,如青稞等作物;東北地區雖緯度高,熱量少,但夏季可利用白晝較長光照條件好,種植喜光的玉米、大豆等。因而各地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地種植適宜的農作物,以達到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發展農業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