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工场分享|寒冬已至,给区块链创业者过冬的5条建议

一个人的一生能把握多少绝佳的创业机会?一个企业又能经历几次产业成功升级的契机?区块链无疑被认为个人创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风口。但跌跌不休的币价又分明在说,寒冬已到。寒冬之中,如何找到保存火种的途径,厚积薄发?寒冬之后,又该如何一飞冲天,带领产业走向坦途?

2018年11月,在业界普遍认为的区块链寒冬里,由区块链工场和微软加速器联合主办的前沿讲堂活动第20期如期在微软大厦举办。一直深耕于创业投资领域,在一年多之前ALL-IN区块链行业的老牌投资人于小镭博士针对区块链寒冬之说,对创业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区块链工场分享|寒冬已至,给区块链创业者过冬的5条建议

于小镭博士不仅是区块链工场的创始人,还是中企港资本集团董事长,精益创业营创始人,财政部财科所博士,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参与并主持了近10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及财务顾问、上市辅导等资本服务工作,其主持的涉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方向的前沿科技领域的早期创业投资项目超过60个。

遇到寒冬的不仅是区块链

币价下跌、区块链媒体哑火、机构投资者的口袋憋了、花钱更谨慎了、创业者拿钱要四处游说、就连那些天天空投糖果的微信群,也冷清得可怜。种种迹象表明,曾经热火朝天的区块链创业投资,真的冷了下来。

每次资本市场变冷时,通常会有5个表现:

  • 创业信心受挫,出来融资的项目变少了。
  • 一夜之间,投资人都开始去世界各地度假了。
  • 即便看项目,也会拼命压估值,开始设立了条款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 即便定了估值,出手速度也慢了许多。
  • 即便出了手,投资条款清单(TS)撕毁风险也显著升高

“这次寒冬,可以说是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最差的一年了,不是只有区块链的创业投资遇冷,而是整个资本市场都在过冬。"寒冬已至"已是整个创投圈公认的现实了,在和一些投资人聊天时,大家普遍认为这波下行周期,会持续到2019年底左右。”区块链工场创始人于小镭在近期由其机构主办的前沿讲堂活动中感叹到。

作为区块链创业者,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区块链领域的初创公司CEO,该怎么应对,逆风而上呢?

于小镭博士为区块链创业者准备了5条关键建议。而这五条建议,简单来说归纳为四个字:开源节流。这5条建议是:放低预期,别总想搞大的项目,提升业务探索效率,提升造血能力,别乱碰运气。

区块链工场分享|寒冬已至,给区块链创业者过冬的5条建议

区块链创业者过冬的5条建议

1)放低预期,活下来就是好样的

对于创业者来讲,生存是创业的第一需要。

作为投资人,我们通常希望创始人认真汇报这四个"关乎业务生死"的问题:

目前资金还有多少?

每月开销如何?

估计能支撑到多久?

融资进展怎么样?

作为区块链创业者,可以尝试回答一下,看看能不能回答清楚。在资本寒冬,活下来最重要,其他的一切都是手段。

“在这个新环境下,建议区块链创业者一定要降低预期,控制住自己的大规模烧钱欲望,给自己留出足够多的现金流空间。创业的第一位,就是活下来!”

于小镭博士认为:判断是个区块链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价值,团队、赛道、应用场景、好的挖矿机制都很关键;如果创业者能够找到行业痛点,能够用通证模型,调动几十万人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伟大的事情,这样就成功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区块链各个方面,token当作币的一种,发币、挖币、服务币、总之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角色,让自己的项目迅速的成长。

2)别总想搞把大的,有些项目要慎做。

于小镭博士认为除了投资人的“追命四问”,其实还有一组更加务实刻薄的问题,困住了很多的创业者:

你选的创业方向,需要多长时间,才有的一搏(验证成功)?

区块链工场分享|寒冬已至,给区块链创业者过冬的5条建议

在寒冬时你能投入的资金是多少?

“我看过很多创业项目,都是1远远大于2的,还茫然不自知。要知道有些赛道,天生就不是留给初创公司的。比如那些需要巨大资本投入的项目。如果你的募资能力不足,在未来巨头面前,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比如你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做研发,对于这类项目,投资人的顾虑会很大。建议大家创业时候,不要给自己套用一个巨大的命题。在创业初期,在资源很少的时候,你必须要找一个非常小的角度切进去,哪怕再小的一个点,如果你真的能切进去,未来才有机会站住脚。”

3)提升业务探索效率,快速验证商业模式

在早期业务探索的阶段,80%的创始人都存在着大量的创业浪费,本来募到的资金可以尝试三个题目,最终一个项目还没验证完,就草草失败了。创业过程中有一个现象:验证同一个商业模式,有人验证模式花了500万,搞了半年还没出结果。但换一个CEO,可能50万,甚至5万就搞定了。

这个巨大的差异,背后的方法论究竟有哪些?

“在资本下行的周期内,提升创业操盘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很多创业者喜欢闭门造车,忙活了几个月,出来融资才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一大片同类项目了,甚至类似的项目已经死了。还有一些创业者,喜欢追求完美,花了大量时间打磨一个产品,钱花光了,都没有正式获得过一个用户。建议这样的创业者学习『竞争调研』、学习『精益创业』。”

针对区块链创业者和转型企业的困惑,于小镭博士给出了区块链未来发展的三个路径:嵌套路径(将自己的业务嵌套到外围,对原来的业务会有赋能作用);分拆(原来一个项目,其中一部分维持原来,一部分分拆,做区块链转型项目,好好思考如何构建创新模式);转创(转型创业)。

这三个路径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台(平台)、群(社群)、链、币。

区块链工场分享|寒冬已至,给区块链创业者过冬的5条建议

4)要有造血能力,看Token及法币的现金流量

相对于节流,显然开源更重要。在资本寒冬,区块链创业者要看Token及法币现金流量,创业企业要有造血能力。

“建议区块链创业者开阔思路,努力增加造血能力。在资本偏冷的周期,要重视Token的现金流量,区块链创业企业如果有好的现金流,对募资也会非常有帮助。”

针对创业者和投资人对区块链项目估值的计算很模糊,于小镭博士通过区块链的本质指出,区块链项目的估值=token使用的场景*使用的频率*用户数量,有了这个公式创业者和投资人对区块链项目的估值就有了明确的、清晰的计算方式,也就明白了如何来看Token及法币的现金流。

5)如果真的想融资,就别乱碰运气

融资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即便是投资人约见,对于大多数项目,也是个很稀缺的机会。融资是个很专业的活儿。早期区块链创业投资领域混乱,似乎只要写个白皮书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到钱,但寒冬过后,投资必然趋于理性。之前早期创业者,没有充分准备,在市场上乱碰运气就可以拿到钱的机会几乎为零了。

区块链创业项目、转型项目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孵化过程,包括:商业模式梳理、token设计、完成白皮书、海外架构、解决技术实现、建社区、公关推广、上交易所等全流程服务。

“等到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没穿泳裤。巴菲特金句在区块链行业依然适用。区块链工场包括线下平台和线上平台,线上是区块链创新创业的公链孵化平台,这条公链比较成熟,外壳是以太坊。作为深耕区块链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集研究、投资、学习、孵化加速、技术服务、媒体等的全方位生态服务的平台于一体。目前区块链工场已经孵化了超过30个区块链领域的创业项目。

区块链工场分享|寒冬已至,给区块链创业者过冬的5条建议

对在这里做孵化的创业者,我们一直鼓励他们看好区块链行业长期发展的潜力和价值,同时也在提醒他们,在寒冬时期要踏踏实实做事,减少急躁的心态,聪明的钱会找到好项目,区块链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也是非常必要的。大浪淘沙,反而是积聚力量的开始。春天迎接的是那些准备好的团队!”

“作为资深的投资人,我经历过互联网创业的寒冬与春天,我也坚信区块链创业,同样逃不过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它将经历巅峰与低谷,这是行业自我调整的必然过程。区块链的低潮,比特币的贬值,是这个行业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

区块链工场创始人于小镭博士认为:“虽然行业有丝丝凉气,对扎根其中的人而言,永远都是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