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禁放煙花爆竹的思考,一禁了之可以嗎?

前言

關於禁菸花爆竹,我想起了一千八百年前的一件事。三國時,蜀中大旱,全境歉收。劉備下令禁釀酒,不單釀酒者重罪,擁有釀酒器具者一律同罪。一日,簡雍與劉備同行,面前有人走過。簡雍突然言道,請主公下令將這些男女拿下治罪。劉備大奇,問為何。簡雍言道,這些男女犯淫邪之罪。劉備更奇。簡雍笑而答道,他們身生淫具,故當以淫邪者同罪。劉備撫掌大笑,遂下令撤銷禁擁釀酒器具之令。

近幾年時間,快要到過年的時候,便會興起一陣是不是要禁菸花爆竹的討論。今年似乎看起來討論的人少了,但是很多地方禁放煙花爆竹的規定依然存在。然而一禁了之真的好嗎?

我們燃放煙花爆竹的歷史有2000多年了,爆竹聲聲辭舊歲,爆竹不僅僅是春節年俗的一部分,更成為了我們先人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符號,一種辭舊迎新的信仰。同時我們的鞭炮還被賦予了慶祝的含義——比如說結婚要放鞭炮就是這樣。

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是中國人對天地、神靈、列祖列宗表達恭敬的一種信仰,同時還有驅邪鬼避瘟疫的象徵意義。

對禁放煙花爆竹的思考,一禁了之可以嗎?

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爺,放掛鞭炮歡送一下。

三十晚上,灶王爺回來了順便帶來諸神仙,歡迎一下。還要列祖列宗回家過年。

三十晚上和大年初一早晨的鞭炮,辭舊迎新,普天同慶,慶祝舊的一年過去,祈禱新的一年順利。

大年初五財神到,各家商戶開始營業,放點鞭炮迎喜慶。

正月十五有花燈,花燈焰火相輝映。

——這是曾經。

對禁放煙花爆竹的思考,一禁了之可以嗎?

到了現在的鞭炮呢?很多人今年過的不順心,過年時放掛鞭祛祛邪,解解氣,心情放鬆了,來年拼搏有勁了;孩子們玩伴少,過年放點爆竹開心一下;老人們習慣了,放點鞭炮讓他們安心一下。意義也還是有的。

然而這樣除舊迎新的正能量年的精神文化逐年減少,是一種文化自卑的現象;年青人對年的意義越來越模糊,對年的意味越來越淡,以為過年就是收紅包,胡吃海喝,唱歌吸粉開房,對中國積極美好的傳統道德文化漸行漸遠。

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都在反思年味越來越淡?有心人會發現我們的文化正在一點點的簡單化和歪曲化。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很多人稱中國的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七夕節是幹嘛的?牛郎織女天河配,牛郎帶著倆孩子去鵲橋見織女。到了很多人眼裡成了中國情人節。

我倒是要問問,你見過倆情人相會帶倆孩子的啊?你非說這是情人節的話,那這對情人這不是二婚三婚也是婚外情,要不倆孩子哪兒來的?(更有人順嘴說是天仙配,天仙配是七仙女和董永,更是兩回事了)把傳統節日歪曲成這樣,太可笑了些。

過年放點鞭炮也是一種文化。可我們的文化禁令越來越多,也由此帶來一個副作用——社會精神萎靡不振,人們心靈出現缺口。中國社會發展的種種怪象和醜惡,一部分就源於中國人文化和信仰的缺失。

反對放鞭炮的人說鞭炮汙染環境,可他們沒有想到霧霾的產生,某種意義上就是由於我們一心逐利,失去了對文化對自然的敬畏所產生。從而肆意對天空排放毒氣,任意毀壞山川河流、綠草植被,天怨人怒,遭到了懲罰。

對鞭炮一禁了之很難解決問題,因為一禁了之的思路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表現。

過年喝酒年年死人,我們禁酒?

過馬路會挨撞,我們禁止過馬路?

談戀愛容易引起打架鬥毆,我們禁止談戀愛?

菜刀傷人事情很多,市場上別賣菜刀了?

老年人對年輕人養老是負擔,我們難道還要像秦朝那樣人過了60歲就活埋嗎?

凡事都有好有壞,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應該趨利避害。

對禁放煙花爆竹的支持理由有很多,大部分支持的人都會講,煙花爆竹汙染太嚴重。可是禁鞭炮能解決環境汙染?環境汙染是工廠的各種排放,是大量的汽車尾氣造成的。環境汙染,就我所在的唐山來說,今年環境異常的好,入冬以來霧霾加一塊也就一週。為啥?經濟形勢不好,重工業不景氣,工廠減產甚至停業。空氣一下子就好了。

環境部關於京津冀的汙染原因早就出來了。有的地方是機動車汙染為主,比如北京;有的地方是以煤炭供暖為主,比如石家莊。那麼治理環境汙染的思路就很清晰了啊,怎麼就偏偏跟鞭炮過不去呢?鞭炮有汙染沒錯,可是禁放鞭炮的理由是保護環境,怎麼感覺有點像丟了西瓜揀芝麻呢?不抓大頭抓小點,總是不讓人完全信服。

另外,退一步講,我們有沒有辦法在放鞭炮的同時降低汙染呢?當然有了。比如我們可以規範廠家生產環保鞭炮。比如還可以在一個地區,設立專門的幾個煙花爆竹燃放點,這樣集中燃放是不是就好了很多呢?另外這樣還避免了噪音汙染,還能減少環衛工人的負擔。這不是很好的思路嗎?怎麼就非得禁止了不可呢?

有人會反駁採取了這些措施以後監管單位會不執行,這不是鞭炮的錯,這是監管部門的問題。還有人說了,爆竹危害人們安全。這沒錯。但是危害安全以後,我們要做的是加強宣傳教育安全燃放煙花爆竹,規範廠家生產更加安全的爆竹,還是直接把鞭炮禁了?

如果我們的相關部門能把禁止燃放鞭炮的工作改變成“年文化”教育的工作,大力提倡豐富的年文化,這個文化教育裡一定不會少了燃放煙花的常識、教育小孩燃放鞭炮的注意事項,那麼這個教育因為在年文化的薰染下一定深入民心?人們樂於接受,民智受到啟發不說,還能更豐富我們的文化傳統和發揚民族自信,這是多好的一件事呢。

所以,我們不應禁止鞭炮,而是要順應,小心地保留它,呵護提升我們的文化傳承,我想這樣才是合理的思路。現在我們的文化有迴歸傳統的趨勢,我們應該好好引導。曾經魯迅先生感慨我們發明了火藥,外國人拿它造槍炮,我們卻用來放鞭炮。然而我們現在卻連放鞭炮都有了爭議。我不禁感慨到一個連過年放鞭炮都不能包容的民族,一定是一個精神孱弱的民族。

我們的鞭炮文化已經漂洋過海傳到了他國,可當有一天,其他國家把鞭炮文化世界申遺的時候,真不知道該是一番什麼景象。

我們有必要

對煙花爆竹文化進行傳承

對禁放煙花爆竹的思考,一禁了之可以嗎?

  從1992年廣州率先實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開始,是禁還是放,是要藍天還是要民俗,24年來一直是經久不衰的激辯話題。

 面對花炮文化,在“禁”、“限”、“放”反覆間,是傳統民俗與環境保護、城市治理的激烈碰撞和博弈。在全中國花炮人的努力下,煙花爆竹產業正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走向規範化、創新化,作為傳遞喜慶與吉祥的友好使者,煙花爆竹正在以安全、環保的新形象,驚豔亮相於各類國際盛事慶典,成為我國重要的國家文化品牌。筆者認為,因為以下這四大理由,我們要對煙花爆竹文化進行傳承:

一、煙花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號。

  中國是煙花爆竹的故鄉,煙花爆竹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寶。千百年以來,辭舊迎新的爆竹聲聲,成為民族對於年味的集體記憶。煙花爆竹已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習俗,也不是一種奢華的娛樂,而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號;

二、煙花爆竹讓“年味”更濃,讓家庭更歡樂。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對中國人來說,煙花爆竹是春節裡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符號,爆竹一響,就點燃了節日的氣氛。而現在,年來了,最孤獨和寂寞的是城市人,在都市冰冷的鋼筋水泥之下,豐盛的年夜飯之後,很多人都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和平常區別並不大。有了煙花爆竹,那噴薄的火花讓一家人歡聚在一起,讓孩子們對中國的傳統佳節留下了些許美好的念想,而不只是沉迷於網遊和手機。

三、“國標”調整之後,煙花爆竹安全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升。

  2013年,煙花爆竹“新國標”開始實施,對花炮規格、藥量等有了明確限定,在政府的引導下,花炮企業也不斷向更安全、更環保轉型。據國家安監總局對煙花爆竹產業的追蹤、調查情況來分析,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儲存、運輸和燃放事故呈逐年下降的態勢,所發生的生產事故的責任主體以非法、違章生產為主,而燃放過程中的事故大部分為燃放人員的違反操作方法所引起的,簡言之:煙花爆竹的安全問題實質是可控的,關鍵是要做好管控。

四、煙花爆竹並不是霧霾的“元兇”。

  據國家煙花爆竹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研究數據表明:一場30分鐘的焰火燃放,於下風處檢測產生的PM2.5最高值為200μg/m3,一臺排氣量為1.8T的汽車尾氣排放時,在尾氣排放處檢測產生的PM2.5最高值達到1200μg/m3,是30分鐘焰火燃放時的6倍。另外,根據標準考察年和24小時平均的PM2.5,大型焰火燃放後24小時能迅速恢復到原環境質量標準要求。短暫性的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煙霧更是揮發消散很快,一般正常燃放在幾分鐘內濃度迅速降低,恢復原有空氣環境質量,不會形成積累,對環境影響很小。儘管煙花爆竹集中燃放時可能使PM2.5短暫升高,但考察其全年、24小時的平均濃度就極小了。尤其與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相比,煙花爆竹產生的PM2.5更是微乎其微。

最後

爆竹聲聲是新年重要的儀式感,丟失儀式感的節日,距離丟失不會太遠。現在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洋節日,我們真的要擔心有一天自己的節日哪天真的被下一代給丟失了,我們應該多些執政智慧,用心呵護傳統文化,不該讓之前城市化導致的傳統文化流失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